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厉害了!1000公里的北京“大七环”今天合龙了(图)

2016-12-06 19:09:56  长安街知事    参与评论()人

“博友们,去首都机场,想走六环,现在堵车吗?”“除了北京六环,还有哪条路能到承德?我在石家庄,在线等!”……在微博上、论坛里,不少网友曾发出过这样的“呼救”。不过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长安街知事APP昨日从河北省交通厅获悉,起自北京市密云区、终至河北省涿州市的密涿高速公路当天正式贯通。这条呈“C”字型环绕北京城区的高速公路,与周边的7条高速互通,让北京两座机场直接连线,将成为首都东南方向的交通大动脉。

厉害了!1000公里的北京“大七环”今天合龙了

一辆汽车驶过密涿高速三河段。樊连贵摄

更重要的是,密涿高速的建成,标志着长约1000公里的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替代路线全线贯通——它犹如一条项链,环绕整个北京,将承德、廊坊、固安、张家口、崇礼等节点城市一一串联起来,进一步完善首都地区公路网,推动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形成了新的格局。

东南大动脉

连接2座机场搭上7条高速

起自北京市密云区,终至河北省涿州市,密涿高速公路途经平谷、三河、香河、廊坊、固安,呈“C”字型包围着北京城区,自北向南与京平、京秦、京哈、京津、京沪、京台、廊涿7条高速实现互通。该路线全长约50.2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自2013年6月起开工建设。

长久以来,作为华北地区的交通要地,北京是我国西北部地区物资出海,东北部地区与中南、西南部地区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同时,河北南部、东部与北部联系,也均需穿过北京。数量庞大的过境车辆对北京造成巨大交通压力的同时,也给首都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据测算,2007年北京市的对外及过境交通量年均约50万辆/日,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据将达90万辆/日左右,特别是大货车造成的空气污染更为严重,大大增加了空气中PM2.5的含量。而且,北京路网现状以放射线为主,如遇大型国际活动和应急突发事件,没有疏导绕行路线可选。原规划的对外10条普通国道放射线和7条发射线及1条南北纵线国家高速公路,都要通过北京六环路进行调节和疏导,既不便捷又不经济。

厉害了!1000公里的北京“大七环”今天合龙了

密涿高速下穿京沪高速铁路桥。樊连贵摄

“密涿高速的建成,使得北京东南部现有的过境交通,尤其是货运过境交通,逐渐转移至北京外围地区,成为北京东南方向的交通大动脉。”密涿高速廊坊至北三县段管理处处长霍雷声告诉记者,这对于疏解首度交通压力、缓解汽车尾气对北京城区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更重要的是,密涿高速公路不仅是一条“枢纽路”,还是一条“机场路”。霍雷声介绍说,北京新机场建成后,这条高速将成为沟通新老机场的陆路干线,成为两座机场间最便捷的走廊。

道路虽然便捷,但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也是“空前”的。据总工程师褚树起介绍,密涿高速修建至京哈铁路段时,施工单位采用了重达8600吨的转体桥“上跨”铁路,21米的高空作业创造了河北省内迄今最高的跨铁路转体桥纪录;而在与京沪高铁交汇时,在没有预留下穿空间的条件下,保证了路基全程不沉降,达到了高铁通过不减速的预期目标。

此外,该高速工程质量对标张承高速,确立了路面10年内不进行功能性维护,桥梁主体结构40年免维护,交通设施20年不落后的标准,在全省范围内位居前列。

首都大外环

一条公路项链绕出13新城

作为首都大外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密涿高速公路的通车,标志着北京在六环路以外又多了一条长达1000公里的环线。

首都大外环,在国家高速公路网正式的规划里叫做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G95),俗称大外环。

厉害了!1000公里的北京“大七环”今天合龙了

近年来,北京西北地区进京道路频繁出现拥堵现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从2010年8月14日开始,京藏高速公路前往北京方向出现连续多日的大堵车,一百多公里的路段严重瘫痪,跨越京冀蒙三地。由于拥堵持续时间长,“京藏高速公路大堵车”引起了国内外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社会影响很大。

据河北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缓解北京市过境交通压力,增加可选择的疏导绕行路线,改善首都空气环境质量,京冀两地政府共同提出建设首都大外环,并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的支持。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首都大外环全长约942公里,其中河北境内约850公里,由12条段高速公路组成。其中,除承平高速公路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外,其他路段已全部建成通车。

为尽快实现区域互联互通,交通运输部提出,先期通过替代路线来实现首都大外环的功能,由河北省境内的长深、京哈高速公路代替承平高速公路,形成首都大外环替代路线。

随着密涿高速的建成,呼之欲出的首都大外环替代路线终于问世了。这条全长约1000公里的环线高速公路,由大广、长深、京哈、廊涿、张涿、京新、张石、京藏、张承、密涿等13条段高速公路组成。在北京、天津境内分别长约38公里,河北省境内长约924公里。

翻开地图,首都大外环河替代路线犹如一条项链,环绕整个北京,并连通承德、廊坊、固安、张家口、崇礼等13个节点城市。进一步完善了首都地区公路网,促进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形成新的格局。

河北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坦陈,虽然首都大外环替代路线河北段已全面建成通车,对首都地区的交通起到疏导作用,特别是在面对一些紧急情况时发挥紧急通道作用。但由于替代路线在一定路段范围内存在绕行的情况,与真正的北京大外环相比而言,疏导作用略显不足。为此,河北交通部门将着力推进工程进度,争取让规划中的北京大外环早日通车,进一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插上便捷的翅膀。

企业大出路

留足发展空间带动经济腾飞

可不要以为路单单是“为汽车而修的”,在首都大外环中,不少路段都各具特色。比如,2015年建成通车的张承高速公路,它穿越高山、深谷、林区、河流、草原和湿地。建设过程中秉持着“最大程度保护生态,最高标准融合景观”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施工,打造出了一条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绿色大道,被誉为生态路、景观路;再比如,2012年建成通车的张涿高速公路保定段,穿越太行深山区,沿线途经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分布着白草畔、百里峡、拒马河等多处风景区。这条公路的建成通车,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拉动了沿线地方经济发展,被誉为旅游路、经济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化的交通网络系统必须先导先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国华教授认为,近年来,京冀两地逐渐形成围绕北京呈环状放射的高速公路网,如此规划建设就是有意在为京津冀形成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北三县中的三河,因毗邻北京而被誉为“京东明珠”,其水产、石料等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不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三河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了。

“密涿高速的建成,结束了三河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三河交通局局长刘岳说,全长1300公里的102国道,是新中国的第一条国道,从黑龙江一路南下抵达北京。而几十年来,这也是三河唯一一条过境的国道,交通压力可想而知。

刘岳表示,密涿高速建成后,三河下辖的10个乡镇、4个经济开发区区将实现10分钟上高速,区位优势重新得到巩固,成为了近机场、通高速,沟通东北与西南的物流集散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显而易见。

在道路交通发展中获益的,还有不少当地的企业。新宏昌专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王秀清曾一度为了密涿高速的建设而苦恼——按照设计图,高速公路必须穿过该企业的工厂,将东西两个厂区“一刀切开”,“但如果我不让路,老百姓会骂我的”。最终,社会责任感战胜了自家企业的利益。不过,“举家搬迁”至燕郊后,王秀清却惊喜地发现,该公司不但完成了一次产业升级,企业发展的道路也随着高速公路的来临而豁然开朗。

值得一提的是,密涿高速在距离北京新机场仅18公里的廊坊市广阳区,还有一座全长3.1公里的高架桥及共107跨通道形成的“风景”。“最初密涿高速公路经过此处的设计并不是桥,而是4米多的路基。”河北省高速公路廊坊北三县管理处副处长王久满解释说,最后之所以优化设计,并因此增加了2亿元的投资,是为未来这里的临空经济区发展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记者观察

尴尬的交通短板将成“过去时”

曾经有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摆在眼前:京津冀交通网络呈“单中心、放射状”布局。从石家庄到唐山、秦皇岛,从张家口到承德,要经北京或天津的城市道路,地区间互联互通程度低,还容易造成北京的交通拥堵。数据显示,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中,河北是短板,高速公路密度一度仅为北京的1/2、天津的1/3。

“河北站京津冀三地面积的80%以上,构建京津冀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河北责任大、任务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金浩说。

实现京冀交通无缝对接,需要首先打通“断头路”、“瓶颈路”。目前,除京昆高速外,河北还有京秦等5条与北京对接的高速公路尚未全部打通,10余条与北京对接的普通干线公路为“断头路”或“瓶颈路”。

随着密涿高速的建成,河北省“五纵六横七条线”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已经形成,该省各设区市与省会石家庄、京津两大都市间全部实现了高速贯通。高速公路密度进一步超越日法等发达国家,达到3.6公里/百平方公里。

令人欣喜的是,首都大外环替代道路的建成通车,促进了京津冀公路网逐渐实现全面对接和一体化,推动京津冀区域形成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间“半小时生活圈”。到2020年时,河北全省公路网总规模达到25万公里,高速公路突破9000公里。

首都地区环线大通道、京津石城际大通道、落后地区大通道、对外交通大通道……首都大外环的贯通,还让河北着力构建的“四大通道进京津”持续有力推进。按照规划,河北将统筹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与京津路网接轨,推进“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多中心、网格状”格局转变。

一幅美好蓝图已经呈现:到2020年,河北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将大幅提升,将实现快速铁路“市市通”,高速公路“县县通”。形成京津石等城市的中心城区与其新城、卫星城市之间的“半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形成分工合理、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环渤海乃至全国的第一大港口群;形成定位明确的“四枢纽、多支线”京津冀机场群格局,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保障。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