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梦想的高度:中建一局高空作业的塔吊司机王华(图)

2016-11-30 11:34:36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中国工匠]梦想的高度:记中建一局600米高空作业的塔吊司机王华

【编者按】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工匠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如今,

中国的发展已开始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升至“中国创造”,因此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为此,千龙网从2016年4月起发掘寻找“中国工匠”,推出行业精英的系列报道。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千龙网北京11月29日讯高空舞者、天际线上的圆舞曲、云端的精彩……文人墨客毫不吝惜用华美的词汇来描绘摩天大楼工地上的塔吊司机和他们的工作场景。

这是在看风景!其实,塔吊司机是一项十分危险而又孤独的工作。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有人挥洒出人生的极致。

中建一局超高层塔吊工王华矢志超高层建筑、不断刷新中国高度,脚踏实地、专注敬业、不断学习超越,在最危险、最孤独的工作岗位上,以精湛高超的技艺、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以乐观坚守的情怀,演绎出平凡而精彩的人生。

天空中的囚徒

将一个人关进宽1米、长约1.5米、高约2米、可活动范围不超过1平方米的金属与玻璃组合而成的箱体中,然后将其悬挂在几十米、几百米的高空,每天8个小时经受中国南方夏日的烘烤或经受中国北方严寒的考验。关在里面的人与“天空中的囚徒”相类似。

此刻,中建一局的塔吊司机王华正“囚禁”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的600米高空,接受室外30摄氏度以上高温烘烤。“囚禁”他的箱体就是他的塔吊驾驶室。

每天进入驾驶室后,8小时之内,塔吊司机是不能离开驾驶室的。连吃的饭、喝的水都要从地面吊上来。在地面上再简单不过的上厕所,在这里都成了大难题。

身边,除了窗外偶尔掠过的飞鸟和不远处飘来荡去的云朵,在驾驶室里,你只能见到自己孤单单的影子。白昼,还可以看到地面如豆的人影车形;夜晚,一片漆黑将驾驶室严严地包裹起来,只能隐隐俯瞰都市的万家灯火。如果是阴雨天,雨雾密密地将驾驶室笼罩起来,那就是彻底地与尘世隔绝了。

坐在驾驶室里,就连想听听平日厌倦了的车水马龙的市井喧嚣都是一种奢侈。与外界的唯一联系,就是一部对讲机。联系的唯一对象就是地面或作业面上的信号员。联系的内容就是不断重复的单调的指令声。

王华说,很多塔吊司机在孤独寂寞得难以忍受时,就拉开驾驶室的窗户,对着天空拼命地扯着嗓子嘶吼几声来舒解压力。大家问王华,你吼过吗?王华不太好意思地说:“也吼过。”

俯视都市万象,坐揽云舒云卷,那只是诗人的浪漫想象,抑或是观光者的一时之兴。让你每天8小时一个人坐在王华的驾驶室里,不出三天,无边的孤独与寂寞便会呑噬掉你所有的浪漫神经。

对一个常年在高空作业的塔吊司机来说,最重也最难“吊”的是自己的孤独与寂寞。只有吊得动自己的孤独与寂寞,才能吊得起重物,也才能吊出自己的未来。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东莞公安大楼工地算起,王华已经度过了24年的塔吊司机生涯。累积起来,王华已经在塔吊驾驶室当了整整8年的“天空中的囚徒”。

24年的坚守,锤炼了王华坚毅的品格,更证明了王华具有战胜孤独与寂寞的强大的内心世界。

天梯上的行者

王华每一天上班都是一次涉险的旅程。

项目上所用的4台塔吊是吊重100吨、自重440吨、起重臂长60米的国内最大型号塔吊。因施工需要,塔吊采用了在建筑物主核心筒附墙外爬的形式。4台塔吊分别附着于核心筒四个面的外墙上。由于核心筒深处的跳板位置无法完全延伸到塔吊内部,中间大概有50厘米的距离。项目上形象地将这50厘米宽的空隙叫做“鬼门关”。随着主体的不断升高,“鬼门关”的危险性不断增大。现在,从这道缝隙向下望去,地面的行人几乎如同草芥了。王华每天上下班,都要从“鬼门关”上跨过。

跨过“鬼门关”后,王华还要抓紧钢管扶手,爬过几十米斜悬在空中的镂空钢梯才能进入他的驾驶室。经过这样一番涉险之旅,王华才能坐到操作台前开始一天的工作。

王华说:“这还不是塔吊司机最难的地方。最具挑战性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爬上长达55米的塔吊大臂,给动滑轮上润滑油。”塔吊大臂没有防护栏,它的四周仅有大臂上粗壮的圆柱形钢管可以手扶。脚下只能踩着约20厘米宽的长梯往上爬。王华把这条55米长的塔吊大臂形容为“天路”。他说,“踏上这条‘天路’,脚下就是数百米悬空,一般的塔吊司机都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说到这里,王华想起自己26岁时,第一次跟着师傅维修塔臂时的情景。那天排除塔臂上的故障后,遇上了停电,无法坐塔臂“小车”回去。别无选择,必须从高高的塔臂上走下来。站在高空塔臂上,王华吓得两腿直哆嗦。“别害怕,往前看。”师傅一个劲儿地提醒他。等到一点点地迈着碎步挪到地面时,他紧张得汗水打湿了后背。

塔吊司机是世界上10大高危职业之一,其危险程度排名在消防员之前。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塔吊司机,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有战胜恐惧的勇气。王华高空作业的胆识,就是在这无数次的历险中磨炼出来的。

经受住一次次的反复历练,恐慌的心理逐渐淡去。现在,在中国第一高楼的天梯上行走,虽然脚下是600多米的悬空,王华依然能有说有笑、如履平地了。

知道家人每天都为他悬着一颗心,所以每天回到地面的第一件事,王华就是要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梦想的牵引

1987年,20岁出头的王华离开河南信阳农村老家来到北京,进入中建一局做了一名保安。和其他漂进北京的农村青年不同,他在追求经济条件改善的同时,还追求政治上的进步,并在同一批到一局工作的农村青年中率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了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他又抓住机会转岗成为一名维修电工。

谈到当维修工已经满足了他学技术的愿望,为什么又转岗成为高风险的塔吊司机时,诚实的王华毫不掩饰地说:“因为大孩子刚出生,经济压力大,想找一个收入更高的工作。”因为属高危工种,当时塔吊司机的收入要比普通工人高两三倍。

“为了养家”,王华走上了塔吊司机这一高危险的岗位,并且爱上了这个岗位。

王华对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读得入心入脑,并从主人公孙少平的身上读出了自己的影子。他也常用书中的名句来激励自己:“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他坚信,成为一名最优秀的塔吊司机就是他选定的奋斗目标。

自此,他把自己的绝大部分心思都用在钻研塔吊技术上。拜师学艺,上夜校,翻阅技术书籍,别人修塔吊时到现场观摩……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北京国贸三期工地施工时,进口的新塔吊出了问题。厂家派来了高级工程师,花了3天时间也没有查出毛病出在哪里。公司领导让王华上去看看,王华没带任何工具,单凭多年的操作和维修经验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更换了零件后,机器迅速恢复了正常。

平安金融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459187平方米,主体118层,塔尖高度为660米。所需的钢材达10万吨,结构总重量约68万吨,这些物资主要靠四台动臂塔吊吊装完成。如果哪一台塔吊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进展。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工地,四台塔吊24小时不停歇地轮班作业。一听到塔吊发生了故障,项目执行经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赶快找王华。”

在项目上,王华不仅负责塔吊驾驶与维修,还经常参加有关塔吊拆装方案的论证,并且时常提出自己的建议。在项目部管理技术人员眼里,只有高中学历的“王工”能操作、会维修,专业水平令人折服。

梦想就像一根纤绳牵引着他不断成长。现在,王华不仅自己成为了一名技术高超的塔吊司机、全国优秀机械工人,还带出了18名塔吊司机和48名电梯司机,为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创造出4天一层楼的新深圳速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绝活儿”明星

经过20多年的钻研磨炼,王华练就了根据吊装的声音判断塔吊是否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和“盲吊”两项“绝活儿”。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上使用的大型动臂塔吊是国内仅有的特制加强版。别的塔吊司机别说操控了,就连见也没见过。王华不仅能熟练操控,还能根据塔吊运转的声音和流畅度判断吊装到了哪个位置以及塔吊是否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让与王华配合的信号员记忆深刻的是,在一次巨柱钢梁起吊时,对讲机中传来王华紧急的呼喊声:“下面怎么搞的,有问题,快点查!”经过检查发现,四根钢丝绳中有一根没有受力。在几百米的空中,能够准确判断地面钢丝绳的状况,这与传说中古代中医的悬丝诊脉堪有一比。

平安项目最大吊装高度近600米。其他工地上塔吊司机遇不到的难题,在这里却司空见惯。比如,塔吊操作室的窗户会因为高空水汽变得影响视线;高空中对讲机的信号会时好时坏,在与另一台塔吊配合吊装构件时,还可能突然听不见指挥,也看不见吊钩等情况。这时,王华的绝活“盲吊”就成了必备技能。吊装到500多米的高空,如果塔吊司机的操作误差有1厘米,那最终吊装的误差就会达到10米,而王华凭着经验和“手感”,能根据塔吊运转的流畅度判断吊装物到了哪个位置,最终安全、精准地吊装到位。

王华在平安项目展示了一手“绝活儿”的消息在深圳建筑企业圈子内不胫而走。一些公司老板找上门来挖人。有一家外国公司表示愿意出2万多元的月薪聘请他。对方开出的工资价码比王华在平安项目的收入高出两倍还多,但他还是断然拒绝了。当初他转岗当塔吊司机,看中的是比平地工人高出两三倍的工资,现在他更看重的是这个职业带来的成就感。

汗水凝结的自豪

王华的塔吊司机生涯从广东东莞起步,然后一路北上直到北京,接着又一路南下回到广东。这一来一往,王华成功地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到一个驰名业界的塔吊驾驶、维修技术精英的华丽转身。

20多年来,王华在中建一局承建的绝大多数超高层、摩天大楼级建筑工程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累计吊装、吊送的建筑材料数以千万吨计,粗略估算,大约可以填满几十个北京颐和园内的昆明湖。

20多年来,王华在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与寂寞的同时,也收获了常人难以体会到的快乐与成就感。吊装时至目前的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工程,他于330多米的高空俯瞰京华烟云;吊装当时华北第一高楼天津津塔,他于336.9米高处,坐看海河两岸的美景;吊装在建的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工程,他于600多米的高空近瞰深圳,远眺香港;吊装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二期等一大批工程也让他终身引以为荣。

用王华自己的话来说:“这么多年,我跟着中建一局南征北战,驾驶的塔吊一次比一次高,建筑的高楼一次比一次巍峨,心里无比自豪!”

王华是一个有梦的人,不仅晚上做梦,也做“白日梦”。在狭小的塔吊驾驶室,他的身体是“天空中的囚徒”,但在偶然得来的闲暇时,他却时常放飞心灵,让诗兴驱走孤独与寂寞。“攀爬上长长的铁臂,我站在白云的中间,对着天空一声大喊,我来了和你并肩。一伸手能摸到蓝天,也能触碰七彩太阳,抚摸着钢铁的大臂,攀爬你是我的梦想。随着铁臂慢慢转动,欣赏着脚下的风光,好似那滚动的列车,画面在我眼前流淌。”这首诗便是王华“白日梦”的结晶。

梦想就是人生塔吊的精神“配重”。王华驾驶的塔吊如果离开了物质配重,就会失去平衡,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发生倾覆。王华一路行来,无论是在“天空中的囚徒”般的环境里经寒历暑,还是在危机丛生的“天路”上行走,抑或是经受其他种种考验,因为有了梦想的精神平衡,所以一路走得安稳,走得坚实,走出了别样的人生图景。

有人问王华,你的下一个梦想是什么?他马上回答说,吊装下一个中国最高楼,最好是能吊装一个世界最高楼。

2015年4月18日,王华在操作间里操作塔吊。 (2)

2015年4月18日,王华在操作间里操作塔吊。

2015年4月9日,平安金融中心的顶上起了大雾,施工队正在安装一架塔吊,王华帮工友一起安装绳索,虽然在雾中看不见,但是脚下就是600米的高空。

2015年4月9日,平安金融中心的顶上起了大雾,施工队正在安装一架塔吊,王华帮工友一起安装绳索,虽然在雾中看不见,但是脚下就是600米的高空。

2015年4月18日,风力超过6级,不适合吊装,王华在塔吊上与信号工沟通。 (3)

2015年4月18日,风力超过6级,不适合吊装,王华在塔吊上与信号工沟通。

2015年4月21日,王华检查塔吊的绳索。

2015年4月21日,王华检查塔吊的绳索。

2015年4月21日,在600多米的高空上,王华走在吊臂的中架设的30厘米宽的走道上,风就从四面吹过来。对吊臂进行检查,对塔吊司机来说,不恐高是一项基本素质,因为塔吊的日常检修都是他们的职责。 (2)

2015年4月21日,在600多米的高空上,王华走在吊臂的中架设的30厘米宽的走道上,风就从四面吹过来。对吊臂进行检查,对塔吊司机来说,不恐高是一项基本素质,因为塔吊的日常检修都是他们的职责。

(责任编辑:任冲 CN06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