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北京三甲医院挂号改革观察:黄牛转移动端抢号(3)

2016-11-14 02:12:38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挂号“供给侧”:

“京医通”卡背后的N个“婆婆”

“京医通”卡虽在微信环节实现了移动端挂号,但在配套的自助终端挂号机取号、缴费等技术环节,让患者遇到了不小麻烦。

记者近期在同仁医院自助挂号机尝试预约鼻过敏科室专家号,屏幕显示:剩余号1个,60元。但一旁的志愿者说,切忌点击“预约”,“这个专家号在‘京医通’不能预约,扣钱还不出号。”记者问其原因,被告知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只能到4楼科室排队挂号。

北京市医管局各级干部在暗访中还发现:患者首次开通“京医通”时,在自助机不能完成与医保卡绑定,仍需到窗口排队关联,否则无法报销;“京医通”卡在市属22家三甲医院间信息不共享,患者每到一家医院须重新排队关联后方可使用;京外患者预存费用需多次排队、退款时间长。

自助“京医通”卡竟沦为“半自助”甚至“不自助”。究其原因,系其背后牵扯卫生、社保、银行等多个“婆婆”间复杂的行政关系所致。

“‘京医通’卡和医保卡分属卫生、社保两个系统,没有交叉、不能共享;另外,‘京医通’卡由银行开发,院方和患者是使用端,医管局无法对卡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北京市医管局多位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其实,“京医通”卡与医保卡网络对接尚存诸多技术瓶颈:“带宽是否允许?”“安全性能否保障?”“国内各大银行能否开辟银联窗口对接各种缴费卡片?”

不少三甲医院负责人认为,“京医通”为患者提供了便利,但各医院在“互联网 ”的制度设计中并未整齐划一,以共享挂号、共享资源为目标的“京医通”需要形 成真正意义上的互通,患者在使用时才会得心应手。于鲁明说,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必须打破部门壁垒,协调更高层级处理。

“先把北京市属三甲医院打造成信息共享互通的连锁店,之后再探索推广到其他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以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于鲁明说,这实质是一次医疗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本版稿件由记者周宁、卢国强、张淼淼、李德欣、孙蕾、贾娜、李亚红采写)

首页上页123  3
(责任编辑:曲格林 CN06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