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深圳惊现6平方米“鸽子笼”,回家只能上床睡觉?(3)

2016-09-25 07:22:02  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评论()人

来自链家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

今年第二季度深圳二手房一共成交20275套,其中单套总价400万元以上的成交量继续增加,而单套总价300万元以下户型则继续减少。

对应的是,单价5万元以上的单位占比最高,占比43.5%。而单价2.5万元以下的单位几乎绝迹了。

数据透露出一个趋势:

深圳人想买房,高单价下低总价的“上车盘”已经越来越小了。

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曾经表达过一个观点:

深圳楼市均价全面超越10万+,甚至是赶超香港的前提条件是深圳楼市户型全面缩小。

两年前,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在香港新界大埔区推出的18平方米“蚊房”在争议声中遭哄抢。


▲香港“劏房”内景俯拍。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供图

而在香港,这种“蚊房”已经比“劏房”好很多。所谓的“劏房”(大多在5平方米左右),其实就是一间无窗无厨无厕、仅放得下一张单人床的小房间,这样的房间在香港市区每月租金都要超过2000港元。

在深圳房价比肩甚至超越香港的趋势中,如上述“鸽子笼”版逼仄的现实也要降临在深圳的大地上。此前,保利地产副总经理余英曾预测,未来深圳市中心将会出现机械化、组合式的超小公寓。

目前,深圳新房市场上出现的小户型,大多在30平方米以上,但在其他城市,早已有房企试水超小户型,在广州,万科推出18~33平方米小户型公寓;在昆山,绿地也有18平方米的极小公寓入市。

在高房价与住宅土地资源几近枯竭的情境下,“小户型”怕是无法阻挡的趋势。纵使6平方米的商品房,依然有其不可小觑的功能性价值,甚至还有附加其上“梦想”与“尊严”的衍生价值。


▲去年6月3日,深圳市房地产权登记中心。凌晨5点,一位排队的市民席地而睡。

“深圳版鸽子笼”仍然足以给我们启示,在高房价和寸土寸金双重合力下,深圳住宅市场的“户型革命”或许正在到来。

在豪宅遍地的深圳,购房者正日益期待住宅市场迎来一个集约而精致的人文主义发展阶段,那种“小而美”能充分兼顾舒适性与经济性的小户型或者超小户型住宅,应该更大范围和全方位的成为住宅开发的主流模式,降低留深一族的门槛。

仅仅6平方米的房子能不能成为一个遮风挡雨的“家”?“鸽子笼”里的生活大概五味杂陈,是否可以做到笑看春分、安之若素?每个人或许有不同的答案。


▲电视剧《蜗居》剧照(图片来源:网络)

《蜗居》里,宋思明在折腾到穷途末路时回到妻子身边说: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带着你们过另一种生活,不要多大的房子,不要太多的钱,每天去菜场斤斤计较,为评职称而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也为女儿考不上好学校而心焦。

也许,这样才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而我以前并没有意识到。

(责任编辑:李东舰 CN03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