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习近平复兴中国: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

2016-09-22 09:17:57  学习时报    参与评论()人

截至2016年4月29日,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已经开展了31次集体学习,其频率超过了第十七届政治局,与第十六届政治局基本持平。与以前相比,十八届政治局集体学习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在学习形式上,十八大以来的集体学习形式更加灵活,不仅邀请专家来授课,也开展自学,这是以往集体学习所没有的。在31次集体学习中,有5次是采取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的形式。2012年11月17日,刚刚当选才两天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就开展了十八大以来的第一次集体学习。这次学习的内容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形式就是自学并谈体会。其后,第7次、第15次、第26次和第30次集体学习也都是采取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的形式。这5次自学的主题多为重大问题,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践行“三严三实”、“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等,这些议题也确非专家学者所长。自学的功能主要是凝聚共识,而非了解新知。

不仅如此,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还把集体学习的课堂搬出中南海。以往,学习都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2013年9月30日,政治局第9次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央视《新闻联播》的画面显示,这次集体学习的授课教师不是专家学者,而是企业家:小米手机的雷军、百度的李彦宏和联想的柳传志拿着话筒进行讲解。雷军用PPT向政治局委员们讲解,为什么他的互联网手机模式能够在与苹果手机的竞争中创造100亿美元的估值。李彦宏则讲解“大数据”,表示大数据在促进信息消费和关注社会民生方面有重要价值,还现场演示了大数据怎样提前预测旅游热点。

在学习内容上,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统计数据显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在内容上变化比较大的有几个领域:

第一,政治、法治和经济议题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经济议题,从十六届的10次和十七届的8次下降为十八届的2次。但十八大以来,这三个领域的改革措施却非常密集。在政治和行政领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空前;在法治建设方面,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方案;在经济领域,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等措施。也许,这种下降可以解释为中共对相关议题有较为成熟的思考。

第二,马克思主义和军事国防议题有上升趋势。尽管数量变化并不大,但议题本身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在马克思主义的议题中,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如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这是以往的集体学习所没有过的,这个特点与习近平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吻合的。在军事国防领域,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了中国的海洋战略、军事创新和国家安全,与十八大以来大刀阔斧的军事体制改革相互呼应。

第三,传统文化和全球治理领域首开先河。十六届和十七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没有讨论过关于传统文化的议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讨论了4次,而且这些议题都不是纯粹从文化继承的意义上来谈,而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如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借鉴中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