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常州学校污染政府被曝打压抗议:不准转学不准辞职(3)

2016-04-19 07:40:22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涉事化工厂的原职工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举报该化工厂曾向地下填埋危险废物。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已引起环保部、江苏省政府重视,双方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将尽快赶赴常州进行现场调查。图为家长用手机拍下孩子脸上的红疹。

违规

毒地旁边有学校,看上去是很匪夷所思的逻辑。但就是这样匪夷所思的逻辑,却从2010年工厂搬迁开始持续到了现在。

比如一个明显的匪夷所思之处就是,学校的动工首先就是典型的“未批先建”,环评报告出具是2012年3月,而2011年8月学校就已经开始动工了。同样匪夷所思的是,作为常州最好的初中之一,政府为什么要在明知旁边地块曾经有毒的情况下让其搬迁至此?

这也要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是对土壤污染本身的认识就不足。对受污染严重的土地进行“土壤修复”成为业内乃至行政的共识,是在2014年环保部和国土部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公报》之后;在那之前,人们对此的认识根本不足。如果从最善意的角度来揣测,无论是教育部门、当地政府还是校方,都不会恶意存心地把一个好学校选在这样一个“棕色地块”,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污染物可以扩展到这样大的范围,同时土壤修复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别说这些人,就是做修复的施工方,也不一定有这样明晰的意识,否则至少在修复的施工中,他们应当就对周围几百米的范围进行防护告知。

第二,当然是地方利益的动机。一个工业地块转换成商业用地或绿化用地,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工厂搬走后,如何继续保持土地的出让价格、带动周围区域的发展?建学校当然是个好主意,好学校尤其如此。因为学校在这里,就有人气;周围的商业、住宅等,也会带动着水涨船高。对于土地财政占比极高的地方政府来说,这应该是一笔好买卖。所以,当地环保部门的人才会面对《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是下了很大决心进行整治的:本来这块地是要卖给亚洲著名的SM集团进行商场开发的,但现在不但人家不来了,政府还投入了几个亿进去修复。

云间子不无无奈地表示,常州政府能拿钱出来做修复已经算是“进步”了;如果换作是一个没钱的政府,在污染地块上面填土覆盖,水泥混凝土一浇筑,或许谁都看不出下面是什么,但长年累月的过程中,就会变成慢性的污染源。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件事延宕至今才暴露于舆论之中。在网络热炒的当下,有不少当地的网友表示,当地的政府对此事曾经一直持打压的态度和做法:不准该校学生转学、不准老师辞职,如果有家长抗议,则去做家长的工作,等等。

寄希望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拖延政策,最后终有纸包不住火的一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