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日本投降原始视频将首次在全国范围公布(图)(1)

2014-07-07 07:32:57  京华时报    参与评论()人

日本投降原始视频将首次在全国范围公布(图)

    昨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左二)与三个女儿在启动仪式上获赠首发的《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1)》。 新华社发

    历史的指针再一次指向7月7日。今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

    时间不是简单的复写。今年的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注定要在不同寻常的时空坐标中刻下新的印记。

    据新华社电 位于湖南芷江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6日对新华社记者说:“作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受降纪念馆,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公布日本向中国投降的一些原始视频资料,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吴建宏向记者表示,“这段20多分钟的视频资料,清楚地记录了日本代表在湖南芷江签订投降书的过程,是美方人员当时作为盟国代表拍摄下来的,它是日本向中国投降的重要证据,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见证。”

    早在2005年,曾经有媒体公布过该段视频资料,但只有1分钟多,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档案馆通过手机拍摄的。而此次公布的时长20多分钟的视频则是由美国国家档案馆提供。

    吴建宏介绍说,这段珍贵的视频将通过制作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年内通过电视媒体向观众播出。

    坐落在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当年就是中国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的旧址。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一行奉冈村宁次之命,飞抵芷江乞降。

    吴建宏说,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在受降地芷江建立了“受降纪念坊”。1985年,修复后的受降旧址对外开放,1995年在受降旧址附近扩建、新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从1985年开放至今,以受降旧址为核心陈列的受降纪念馆已经接待了海内外游客3000万人次。吴建宏告诉记者,日本也有部分人士前来参观和忏悔。

    对于当前日本政府一系列试图挑战战后秩序的言行和动作,吴建宏十分气愤。他说,日本侵华的历史不容否认,中国抗战胜利、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事实更不能淡忘!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就是一个明证。当年日本投降的旧址还在、照片还在、降书还在、所有文件史料都在!

    抗战祭奠

    “国家公祭网”上线

    据新华社电随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按下按钮,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新华网共同筹办,中、英、日三种文字版本的“国家公祭网”(www.cngongji.cn)昨天正式上线。

    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二战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造成的深重灾难,今年2月底,我国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符合国际惯例、顺乎国内民意的决定,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一致好评。今年12月13日,第一次国家公祭将在南京举行。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设立“国家公祭网”旨在进一步普及国家公祭相关知识,将对死难同胞的纪念常态化,方便全球华人及爱好和平的国际友好人士随时随地了解史料信息、悼念死难者,在提醒世人不忘历史教训的同时,进一步向世界传递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理念。

    新华网副总编、国家公祭网总编刘加文介绍,公祭网设计以血红、黑色与白色等三种色调为主,凸显了对死难者的哀思与祭奠。目前完成第一阶段建设,根据对象的不同,中文版主要分为公祭资讯、海外公祭、在线公祭、公祭回音、公祭教育、公祭知识和网上史料馆等七大板块。英文版和日文版均分为在线公祭、公祭资讯、公祭知识、论坛互动等四大板块。

    “互动性是公祭网的最大特色之一。”朱成山介绍,国家公祭网,最重要的是祭奠的功能。为此,除了大量可供浏览、学习的信息外,公祭网设置了“在线公祭”区块,从而便于全球网友参与祭奠。区块下设“公祭堂”“家祭”“点烛敬香献花植树”等栏目,网友可直接进行祭奠,向遇难同胞点蜡烛、献花、植树、撞钟。生动的动态效果带来的庄重仪式感,让祭奠者肃穆、警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