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凉山州个别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依然让人担忧。以凉山州盐源县某镇中学为例,这所山区九年制学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是彝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辍学现象普遍存在。2012至2013学年期末考试,这所学校一到九年级没有一个班的语文平均成绩达到及格线,数学也只有一个班的平均成绩刚刚及格,分数为61.96。
记者在凉山州走访时发现,由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上彝族群众大多在山上或半山处居住,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有的需要步行四五个小时甚至更久。天不亮就出门,到校已是中午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很多学生又无法承担寄宿学校的费用,最终只能辍学。
除了上学路程的艰难,家长观念落后,也成为学生辍学的重要推手。由于凉山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许多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孩子读书也没什么前途,不如回家务农或者早点出去打工赚钱。
如今,这几个“孩子”已经踏上回乡的路途。在另一边等待他们的,是继续过外出前的生活。
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付忠表示,法律上仅对使用童工有禁止性规定,却缺少对童工被解救后相应的扶助措施。以法律的名义将这批人遣送回老家,其实只是善良者的一厢情愿。为了改变命运,很多孩子还是会选择离家务工。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乡的现实很无奈。
从留守到童工
此次深圳童工事件由于涉事人数多,备受社会关注。事实上,非法使用童工的现象早已是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据东莞市人力资源局数据显示,仅去年三季度,东莞就有11家企业非法使用童工,主要集中在技术门槛较低的包装、玩具、电子、食品等小作坊企业。
2009年,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公会镇杨会村村民杨万文,非法组织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自家作坊内非法加工爆竹,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当场死亡1人,受伤13人。事故死伤的14名学生中,最小的7岁,最大的15岁。
尽管有着血与泪的教训,但非法使用童工依旧屡禁不止,除了涉事企业为牟利铤而走险、户籍信息核实困难、童工使用隐蔽性强等因素外,一些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由于自幼家境贫寒,上学条件艰苦,从小便对外出打工挣钱有了很强的渴望。
半月谈记者曾于去年走访广西、贵州、青海、陕西、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区)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在那里生活的四千多万14岁以下儿童的生活状态做了详细调查。这些孩子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留守儿童,长期物质匮乏使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很小就养成了坚韧耐劳的性格。
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特殊年龄阶段,不少孩子对金钱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渴望成为富人、老板,甚至羡慕打工挣钱的哥哥姐姐。对于他们而言,“知识改变命运”远不如尽早外出打工挣钱来得实际。
铲除贫困的“土壤”
迫于生活的压力和现实的无奈,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少小离家,外出打工。然而在内心深处,他们对校园还是有着很深的眷恋。在与此次涉事的4个“孩子”对话时,当记者问:“如果有机会让你们免费上学,你们愿意上学还是打工赚钱?”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上学!”
在这些孩子的眼中,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们告诉记者,在凉山老家,父母一年才赚一两千块钱。虽然国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和杂费,但是上学的食宿费用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老家,很多家庭都有四五个孩子,家里那么穷,还都去读书,太奢侈了。因此,村里的孩子大多辍学在家干农活或者外出打工,不少孩子压根就没上过学。
事实上,为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进而从根本上遏制童工现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有着不同层面的探索。
2012年8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了指导意见,提出要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意见颁布后,河南、新疆、安徽、江西、河南、宁夏等地立即停止撤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