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黑洞是一个从所有三个空间方向向内延伸的漏斗。围绕着黑洞的球形边界被称为“事件视界”,任何东西进入其中就再没有回头路。
至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物理学家就已经认识到,黑洞必然是某种类型的量子系统,就像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一样。
爱因斯坦理论所描述的黑洞内部翘曲时空,可能是大量引力粒子的的集体状态,这种粒子就是量子引力理论描述的“引力子”。这种情况下,黑洞的所有已知特性都应该能追溯到这个量子系统的特性。
事实上,1972年,以色列物理学家雅各布·贝肯斯坦(Jacob Bekenstein)发现,黑洞球形事件视界占据的区域对应于它的“熵”。这是黑洞内全部粒子所有可能的微观排列方式的数量,或者就像现代理论物理学家描述的那样,熵是黑洞存储信息的能力。
贝肯斯坦的见解让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两年后认识到,黑洞是有温度的,因此它会辐射出热量。这种辐射会导致黑洞慢慢蒸发掉,这引出了广受热议的“黑洞信息悖论”,该悖论提出了一个疑问:那些落入黑洞的信息发生了什么?
量子力学称,宇宙保留了有关过去的所有信息。但那些下落物质的信息呢?它们似乎在永远地落向中心奇点,难道也蒸发掉了吗?
黑洞表面区域与其信息内容之间的关系,让量子引力领域的研究人员忙活了几十年,但有人可能会问: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看,黑洞内部不断增长的体积对应的是什么呢?“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没有人真正想过那意味着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也是如此。”萨斯坎德说,“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不断增长?这本应成为黑洞物理学的一个主要谜题。”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