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研究人员对镜子测试有明显反应的鱼进行了标记。他们在每条鱼的咽部皮肤下注射了少量褐色物质(另一组则注射透明物质,作为对照组)。之后,研究人员观察到,一些鱼似乎在镜子前研究起自己的标记。它们用咽部摩擦岩石或水槽的沙质底部。Jordan表示,这是鱼类清除异物的一种常见行为。这些鱼游回镜前时常伴有这个动作。作者总结说,在这项研究中,四分之三的鱼通过了镜子测试。
研究人员花了三年多的时间试图发表这篇论文。同行评审通常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进行匿名评审,隐蔽性强。但Gallup等人在对裂唇鱼论文的评审意见上签了名,“强烈反对”文章的发表,Jordan如是说。
在Gallup看来,试验中鱼类展现出来的行为非常模棱两可。他在一篇评论中写道,当裂唇鱼擦伤咽部时,可能是在指示镜子里的鱼应该怎么做——就像在说“你的下巴上沾了芥末。”Jordan则认为Gallup的变相解释“牵强附会,难以置信”。
Reiss表示,她还为不同的出版物多次审阅了这篇论文。她不相信像倒立游泳这样的行为表明鱼通过了镜子测试。她和Gallup还发现,与其他动物身上的非自然印记不同,这种褐色印记类似于一种寄生虫,而裂唇鱼会本能地对这种寄生虫做出反应,这正是问题所在。Reiss说:“在我看来,像这样的说法,必须有更有力的证据才可以。”
为了回应审稿人的反对,Jordan和他的合著者在他们的研究中加入了更多的对照实验。现在,这篇论文终于被接收了。Jordan认为这段艰难的修改期让这项研究更有说服力。“而且,我并没有在评审通过之前就去世。”他开玩笑地说。
Jordan想让世界知道鱼有多聪明。但他表示:“如果说鱼和黑猩猩一样聪明,或者说裂唇鱼智力相当于一个18个月大的婴儿,我是绝对不同意的。”相反,他认为自己论文的重点更多的是科学而不是鱼:“镜子测试可能不是一个检验自我意识的测试。”他说道。接下来的问题是镜子测试检验的是什么,以及我们能否做得更好。
自我意识究竟是什么?
在1970年黑猩猩镜子测试发表后,Gallup写道:“想要认出镜子中的自己,这个物种似乎需要拥有相当高的智力水平。这似乎是第一个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研究自我认知的实验。”
正如Gallup所描述的那样,一个物种要么表现出自我意识,要么没有,而大多数物种都没有。他告诉我:“这促使许多人投入大量精力,试图探究其他实验室动物的智力完整性。”
但Reiss和其他研究人员认为,自我意识并不是一种非黑即白的存在。在2005年的一项研究中,埃默里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Frans de Waal和他的合作者发现,相比于玻璃后面有另一只陌生的卷尾猴,卷尾猴与镜像猴的眼神接触次数更多。这可能是一种介于自我意识存在与缺乏之间的中间结果:卷尾猴似乎不理解镜像本身,但它也不把镜像当作陌生者。
亨特学院认知心理学家Diana Reiss曾发现海豚拥有自我意识的证据,但她对裂唇鱼也拥有这项能力持怀疑态度。“在我看来,像这样的说法,必须有更有力的证据才可以。”图片来源:Elizabeth Nolan
科学家们对“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这个词感受各异,对这个词的定义也并不一致。Reiss认为,镜子测试反映了“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人类拥有的全部认知能力。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生物学家Marc Bekoff和康奈尔大学的Paul Sherman提出了一系列“自我认知”(self-recognize)概念,范围从无脑反射到同人类一样的自我理解。
Jordan比较赞同“自我认知”的概念,他认为裂唇鱼处在自我认知的低端等级。他指出,在尾巴被踩到之前躲开,或者把寄生虫从鳞片上刮下,和思考你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他表示,这个领域的其他人也支持他的观点,即镜子测试并不能测试自我意识。Jordan说:“我认为在这个领域,需要对我们如何理解动物所知道的东西进行修正和重新评估。”
在这一领域,大多数科学家的共识是,在镜子中辨认出自己与社交能力之间存在关联。在镜子测试中表现良好的物种都是群居的。Gallup和其他人在1971年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在圈养和隔离环境中成长的黑猩猩没有通过镜子测试。通过测试的黑猩猩出生在野外,过着群居生活。Gallup认为,这一发现支持了芝加哥大学哲学家George Herbert Mead的观点。Mead认为,我们的自我意识是由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塑造的。Mead在1934年写道:“仅凭单独个体,是不可能产生自我认知经历的。”
2006年,具有社会性的亚洲象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出了更好的镜子测试。Joshua Plotnik是纽约市亨特学院的比较心理学家,他与de Waal和Reiss共同进行了这项研究。一开始大象被关在一个笼子里,并且只能看着一块小镜子,这时大象没有通过测试。之后研究人员对测试进行了改进,他们使用了一面更大的镜子,足以让大象可以看到自己的全身。他们还让大象靠近镜子,这样它们就能用后腿站着往镜子后面看,或者跪着往镜子下面看。
实验者把镜子做得足够大,可以把它们的全身和其他大象放在一起,亚洲象由此首次通过了镜子测试。图片来源:Diana Reiss
Plotnik表示,他们还对大象进行了成对测试,这“给它们提供了一个利用同伴作为对比参照的机会”。当大象从镜子里看到同伴旁边还有一头时,它或许能推断出镜中那不认识的大象就是它自己。
这一次,三只大象中的一只通过了测试。Plotnik说,研究人员从其他大象身上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但成果还未发表。
Plotnik说:“你必须尝试从实验动物的角度出发。”例如,大象喜欢脏兮兮的,可能不关心自己身上的印记,不会像黑猩猩那样梳理毛发。大猩猩会梳理毛发,但它们讨厌与其他对象进行直接的眼神交流。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它们在镜子测试中没有像黑猩猩或红毛猩猩那样成功。
Plotnik认为未来的实验应该考虑动物的特定动机和感知。例如,镜子测试是视觉测试,但大象对嗅觉和听觉更感兴趣。“如果你测试的动物不是视觉敏感型动物,它们没有通过镜子测试,这公平吗?”Plotnik说。
像智人一样感性,我们努力将自己置于其他物种的视角中。这种理解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还可以保护世界。例如,Plotnik说,亚洲象栖息地的缺乏导致了其与人类之间的冲突。他说:“我认为,在有关如何解决这一冲突的辩论中,很多讨论都缺少大象一方的视角。”尝试从镜子测试中去了解大象的想法,可能有助于二者和平共处。
老年艾滋病上涨 老年人艾滋病病例数近年快速上升,杭州50%的老年病例是近三年报告的。”11月27日,杭州市疾控中心发布老年人艾滋病病例相关信息以及健康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