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力低下的史前时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远远高于我们现代人,自然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貌对人类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适宜的地貌和气候条件。截至目前,石峁古城是整个东亚地区已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毋庸置疑的是石峁古人过着定居的生活。在石峁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已经碳化了的黍、粟、麻类农作物和农用石器。早在4000多年前,石峁所在的黄土高原,黄土堆积面宽阔平坦,质地疏松,气候适宜,有利于石质工具进行简单的土地开垦和浅种直播等原始农耕活动。黄土本身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保证了在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原始农业取得较好的收成。
在夏正楷先生编著的《环境考古学》中讲到,在史前人地关系的研究当中,人们比较关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而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常常被忽略[7]。实际上,从人诞生的那天开始,人类就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的农业活动会造成天然植被的破坏和土地的贫瘠化,后者反过来也会带来农业的衰退。西罗多德讲:“人类大踏步地走过风景秀美之地,而沙漠紧随其后”。在大卫·克里斯蒂安的《时间地图》一书中讲到,农业意味着改变自然的进程以满足人类的利益,因此也意味着干预自然的生态循环,通过排除不需要的物种,人类偏爱的物种大为增加。历史研究表明,单一作物不利于生态多样化,尤其是对土地有着较为致命的影响,植被覆盖的降低,土壤的侵蚀度增加,同时肥力也在减弱。前面我们讲到黄土对于原始农耕的诸多好处,现在我们来说说黄土的致命缺陷。看上去肥沃的黄土地,实际生态极其脆弱,由于他疏松的质地,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恢复力极其缓慢。直到今天,黄土高原依然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方。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8日电 题:喀什:南疆古城的岁月穿梭 新华社记者张宝印、琚振华 解放军报记者罗铮 在中国地图上,新疆喀什位于西部边缘;而在世界地图上,喀什却正好坐落在欧亚大陆中心的十字路口
央广网盐池9月23日消息(记者许新霞)9月22日上午,盐池县首届“原动力杯”环古城迷你马拉松比赛在盐池县盐州古城东瓮城鸣枪,1000余名农民代表、在校学生、机关单位代表和运动健身爱好者参加比赛
> 新华社西安11月22日电题:古城旅游、文物保护、智慧城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速落地应用 新华社记者胡喆、刘彤 随着两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升空,我国成功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