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探索频道 > 正文

一场载入史册的DNA大通缉(2)

2018-10-03 23:18:16  蝌蚪五线谱    参与评论()人

“怎么可能!他自己都承认犯下第二桩凶杀案!”大卫的副手说道。

“他的DNA和嫌疑人的不一样,确实不是你们要找的人。”艾里克也有些遗憾,“好消息是,两份精液样本的DNA是相同的,凶手的确是同一个人。”

副手还在骂骂咧咧,大卫已经快速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他问艾里克,如果让事发地附近的所有男人都提供DNA样本,是不是能找到这个凶手。

艾里克的回答则非常谨慎,理论上讲可以,但那样做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都不可想象,而且要怎么收集这么多男人的样本呢。

大卫是一名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警察,他起身向艾里克道别,离开了实验室。

一场载入史册的DNA大通缉
艾里克举着一张印有DNA片段的薄膜(网络图)

1987年1月,一场规模浩大的DNA收集行动开始了。警方向周边地区年龄在17-34岁的男子都发出了号召,请他们提供样本,为破案尽一份力。警方原有些忐忑不安,没想到收集开始的第一天,应征的人就排起了长队。

收集来的血液样本,先筛查血型,再进行DNA比对。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一共有4582名男性应征,其中10%符合嫌疑人的血型,最终被送往检验DNA。

400多份DNA比对是一个无比浩大的工程。检验团队不敢有丝毫怠慢,加班加点地工作。

检验结果,没有人符合嫌疑人的DNA。

一场载入史册的DNA大通缉
发明之初,DNA对比极耗费时间与人力(网络图)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宝剑,居然刚一出鞘就刺了个空。大卫和他的手下们非常担心,因为按照凶手的个性,他随时都可能再次犯案。

半年过去了,转机终于出现。

一天,一名女子前来报案,称她在酒吧听见有人炫耀当初顶替一名同事提供了DNA样本。警方立即将他抓来询问。

据此人供述,他的同事科林·皮其福克委托自己替他提供样本,理由是自己已经为另外一个人提供样本了。而这人也没有怀疑,收了科林的钱就替他做了事。

警察将科林带到警局,提取了他的血液样本。这一次的样本由艾里克亲自比对,他拿着手里的图纸对大卫说,你们抓到他了。1987年9月19日,科林被正式逮捕。

一场载入史册的DNA大通缉
真凶的照片(网络图)

案件一波三折,在DNA指纹鉴定技术的帮助下,既让真凶终落法网,也证明了无辜少年的清白。

这项技术从此被更多的人知晓,奠定了它在刑侦领域无可撼动的地位。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