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第一作者、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的Shazia Akhtar说:“记忆是不可靠的,而且容易被扭曲。”有其他研究发现,人们常常会记得一些太过年幼而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些人甚至宣称记得自己的出生。新论文的作者表示,他们的研究是关于这种情况发生频率的最大规模调查。这也是为数不多在不同年龄人群(包括青年人和老年人)询问最初记忆的研究。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受访者年龄越大,就越经常宣称自己具有这些不现实的最初记忆。超过25岁的志愿者中,有将近40%表示自己有婴儿期的记忆。
你或许会认为这是因为当我们年龄越大时,我们就越可能会记错一两个细节,比如某件事情发生时我们的确切年龄。但研究者表示,情况并非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早期记忆(早于三岁之前)明显不同于“真正”的后期记忆,通常是因为它们很符合年龄,并且十分无聊。典型的不现实初期记忆例子比如被塞进婴儿篮,或者用两只脚走路,而后来的记忆往往涉及到玩玩具、体验假日或第一次见到新出生的兄弟姐妹。
相反地,这些不现实的最初记忆更可能是一种下意识的尝试,用来叙述我们的人生故事。我们将不同来源的最初生活片段——父母讲述我们第一次走路的家庭故事或家庭照片上我们被放在摇篮里的场景——拼凑在一起,经过一遍遍的讲述,慢慢取代了我们脑海中真实的回忆,并且毫无察觉。研究人员指出,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就越来越需要在一个完整的、充满感情的叙事中,从头到尾地回忆我们的人生。
当然,这一切最令人感觉可怕的是,这些不现实的幼年回忆只是自我编辑的最明显例子。我们拥有的每段记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虚构的。而且,我们回忆某段记忆越多,这段记忆与最初形成的版本之间的差别就越大,就像对着一张照片拍照一样。
论文作者指出,这些虚构的记忆本身并不是坏事。拥有始终如一的自我概念是保持生活乐观的重要方面。如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篡改了一两处细节,以更好地反映我们的身份,通常也是无害的。不过,有时候我们的不靠谱记忆也可能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任天)
原标题:且把炊烟留给记忆插图周航■石作良/文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又见炊烟升起》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