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探索频道 > 正文

“黑暗未来”:人类是否真的需要一颗“候补地球”?

2018-05-23 10:41:23  新浪科技    参与评论()人

去火星吧!

在科幻作品中,逃离地球最受欢迎的目的地是——火星。起初,这是因为人们曾认为像人类的其它生命可能生活在这里。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斯加帕雷里(Giovanni Schiaparelli)报道称,在火星表面观察发现通道结构,但是没有说这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19世纪初,美国科普作家帕西瓦尔·罗威尔(Percival Lowell)更进一步地进行了说明,他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通道。罗威尔说:“也许是火星人试图排泄水,维持这颗垂死的行星。”据悉,火星表面通道结构之后被解释为“望远镜人造物”,目前机械探测器登陆火星并未发现这样的结构存在。

19世纪之交,科幻作品对人们探索认知火星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是1898年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撰写的著名科幻小说《世界大战(War of the Worlds)》,这部小说描述了外星人入侵地球。之后1938年这部科幻小说在美国广播电台播放,2005年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世界大战》就是依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时,1912年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出版了一本科幻小说《火星公主(A Princess of Mars)》,讲述了一系列生活在火星表面的生物,它们被称为“巴索姆(Barsoom)”。2012年,电影《约翰·卡特》就是根据其中的故事情节改编的。

人类探索倡导组织“火星团体”创始人罗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称,火星未来将成为科幻小说作家所预想有人居住的星球。2015年科幻电影《火星救援》和1990年施瓦辛格主演的电影《宇宙威龙》就是展现未来的两个例子,其中电影《宇宙威龙》有一句著名的台词:“你去火星吧!”

但是为什么科幻小说使得外星探索看上去比我们现实探索任务更加简单呢?祖布林称,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的心态。他指出,50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理论,认为地球环绕太阳运行。而当时多数人仍认为地球就是“世界主体”,地球之上存在着天空,但仍然是以地球为中心。祖布林指出,地球在太空中运行,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思考这个事实。

关键词:地球人类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