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莱的研究聚焦于物种间通信,地外文明探索研究所(SETI)曾多次探索该领域,但多次中途停止。目前,SETI的科学家再次关注物种通信,这一切归功于信息理论和技术进步的最新应用,例如:鲸类听觉和遥感技术设备(CHAT),这是一种能与海豚进行基本交流的水下计算机界面。1999年,SETI天文学家劳伦斯·多伊尔(Laurance Doyle)提议使用信息理论分析动物通讯系统,尤其是宽吻海豚的口哨声音系统,此时海豚再次作为外星智能生命研究的一个重要模型。
自从利莱进行最初实验以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物种群体使用的交流方式接近于人类语言的复杂程度。是否动物通讯系统具有“语言”特征,有点儿像英语或者汉语,这是一个倍受争议的话题。争议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人类语言的构成。
首先,语言不是天生具备的能力,而是后天通过文化教育掌握的。依据语言学家的观点,通常情况下人类语言能使人们参考抽象概念或者不存在于当前环境的事物,创造出新的词汇,并且制造出很长的语法句子。多数研究人员认为,海豚的吱吱叫声和哨声缺少许多语言特点。尽管如此,多伊尔辩论称,海豚的交流方式仍然可以作为外星人交流的典范模型。例如:宽吻海豚使用“参考信号”,这意味着某些通信信号(听觉、视觉或者其它信号)能与环境的特定方面进行对应。一些人认为,海豚的信号甚至可用于传达情绪、性别或者海豚年龄等信息。它们的表达方式——吱吱叫声和口哨,可能不像人类语言那么复杂难懂,但是它们能传达抽象信息。
多伊尔通过求助哈佛大学语言学家乔治·齐普夫(George Zipf),证实海豚信号并非随机噪音,他发现海豚语言与人类语言存在惊人的共同之处:在大多数语言中,最常用单词使用率是第二最常用单词使用率的两倍,是第三最常用单词使用率的3倍,是第四最常用单词使用率的4倍,以此类推。例如:在美式英语中,最常用的单词是“the”,第二最常用单词是“of”,它们分别占所有单词使用率的7%和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