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2016全国两会 > 2016两会滚动新闻 > 正文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答记者问(实录)(10)

2016-03-11 12:09:10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陈吉宁:

谢谢您提问。去年2月,中编办给环保部一个批复,撤销污染防治司和总量司,建立水、土、气三个司,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广泛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形成了一个可操作的方案,这项工作近期已经启动。但是这项工作涉及面非常广,不仅仅是两个司变三个司的问题,涉及到一些流程的重构,涉及到与其他改革的衔接,比如环评制度改革的衔接。所以,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之中。这项工作完成之后,我们会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这项工作的整体情况。

陈吉宁:

今天我想在这里强调,我们做这样一项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要强化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环保工作的核心,通过水、土、气三个有明确质量要求的环境介质作为我们的核心业务司,强化我们的工作目标怎么样围绕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的好转和改善来梳理我们的业务,强化我们的工作要求,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这是在“十三五”时期,我们适应新的形势完成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个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举措。谢谢。

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

我们知道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都对未来环境保护的工作提出了非常多的具体可量化的数字指标,但是说实在话,老百姓对这些数字指标并不是很敏感,我们更关心的是看天天蓝、看水水清。我想问一下环保部长,这些数字指标的制定,其标准是什么?这个指标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在实行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难度?

陈吉宁:

谢谢您提问。“十三五”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社会有一些短板,其中一个突出的短板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实现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怎么理解?我们详细地进行测算,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分析,今后五年我们怎么样科学界定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那么轻易地达到,要跳一跳,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够达到,但是又不能操之过急,又有可达性,所以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我们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陈吉宁:

如果大家关注这些指标的话可以发现,有两大领域:一是环境质量。不论是水,还是大气,都提出了明确的环境质量要求。质量就是与老百姓的感觉直接相关的。二是总量的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这些指标都有总量的要求,它不是和环境质量直接挂钩的,但是它对改善环境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陈吉宁:

大家在质量指标上也会看到,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保护住好的。大家看不论是大气指标还是水指标,大气是优良天数,水是优良水体,都有明确要求。这个要求就是今后五年不论怎么发展,好的不能再降低了,甚至要提高,这是一个底线要求。还有一类指标是解决突出问题的,比如非达标地区的PM2.5,劣V类水体,主要是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突出的环境问题,所以我们有两类这样的指标。我们也把这些指标和发达国家在相同的时期进行对比,他们的情况怎么样,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进度怎么样,我们进行了对比,感到实现这些指标还是非常困难的。

陈吉宁:

有两个原因:一是目前我国的污染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大家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基本上在1800到1900万吨左右,根本好转还要大幅度的削减,我们的排放量仍然过大。二是我们也到了一个阶段,削减什么污染物变得非常复杂,过去我们是削减4个污染物就解决了,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如果大家今天看到了纲要,我们提出了要削减挥发性有机物(VOCs),单纯削减氮氧化物已经不够了,而VOCs的削减和氮氧化物要协同削减才能见效果,怎么协同?什么样的比例?各地情况又不一样,所以科学决策的要求大幅度提升。我们也到了另一个阶段,需要系统、科学地解决我们怎么样用更好的方法、更小的代价解决污染问题,整个指标的设定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从这样一个思考下设置的。我们有信心完成这样一个目标,给老百姓提供更干净的水、更蓝的天、更洁净的土地。谢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