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茸芭莘那担心,人口只有四万多,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普米族面临现代经济、社会的冲击,传承多年的传统文化将变得非常脆弱。对此,她举了个例子:“民族地区可能看自身文化和外面的专家学者看还不一样,就像农村出来的人可能更喜欢城市里的洋气,觉得自己的东西很土。所以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把自己传统的东西很容易丢掉。”
茸芭莘那委员希望,国家在发展怒江经济的同时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前置,确保弥足珍贵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代代相传下去。本届大会上,茸芭莘那委员就提交了这方面的提案,“我今年的提案是建议把我们怒江列入国家级的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希望国家在开发和发展怒江的同时能不能有专家学者帮我们怒江把把脉,把我们怒江文化更好地保存下来。”
为能够实现保护、传承普米族传统文化的目标,茸芭莘那委员不仅在政协层面上积极推动,自己在行动上也以身作则,她感觉到,随着民间传承人逐渐年长,留下的时间也许真的不多了,“今年春节我已经开始去做,把我们普米族最优秀的,最能代表民族的文化,包括口述传统,说唱的山歌民歌,包括祭祀礼仪、民族传统全部用高清设备记录下来,从我父亲就开始做了,我父亲也是普米族文化的权威。等这些人年纪大了,走了以后这些文化就会带入坟墓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