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两会_中华网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2014全国两会 > 2014两会提案议案 > 正文

26名委员联组提案:公办校放开接纳农民工子女(1)

2014-03-08 07:40:00   京华时报    参与评论()条

    昨天,政协委员刘佳晨、朱军等26名委员向两会递交联组提案,此前,26名委员专门分三组前往三地调研留守儿童问题。提案建议,让流入城市的农民和城市人口享有同等权利,尤其是放开重点小学和城市公办学校招生限制,让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顺利上学。 

    □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超6000万

    全国妇联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0多万,与2005年相比,留守儿童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其中,学龄前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47%,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和大龄留守儿童数量都在减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湖南、重庆等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近1/3农村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居住。

    此次联合调研由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青联秘书长刘佳晨发起。他介绍,26名委员分成三组,于今年2月16-20日之间,到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安徽、重庆、河南进行了集中调研,政协委员们去孩子所在的学校和家里进行了调研,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基本状况。

    刘佳晨说,留守儿童的出现应该说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而出现的,随着农村进城务工青年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的孩子因为上学等问题,只能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照顾,成为留守儿童。

    □调研

    三成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

    在受教育方面,农村很多学校的条件也比较差,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堪忧。同时,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也缺乏保障,由于缺乏照顾,也就造成很多孩子成为犯罪分子拐卖、性侵害的对象。

    “最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受到的关爱全面缺失,极容易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刘佳晨说,在调研中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很多都是一两年才回来一次,和孩子聚少离多,沟通非常少,导致很多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偏差。

    据了解,由于缺乏感情依靠,很多留守儿童性格内向,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也使得一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等心理。全国妇联2010年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由于长期远离父母,45.1%的留守儿童“感到心里孤单”,三成以上的孩子出现心理卫生问题。

    政协委员朱军介绍,“一个让人不揪心的现状是,尽管孩子们在关爱、生活照顾等多方面都缺失,但部分孩子觉得很正常,他们认为爸爸妈妈出去打工是为了赚钱让他们上学。”

    朱军说,孩子越是这样“懂事”,越让委员们心里不好受,“因为它本身不是一个正常的状况,可是孩子们已经觉得很正常。”他表示,当这些孩子真正走过童年、少年,真正开始有思想有判断的时候,一些问题可能才会显现,“也许那时孩子们也会对自己的成长方式有所反思”。

    □建议

    1.当务之急

    建寄宿制学校和托管机构

    对于6100多万现在已经成为留守儿童的孩子,应该如何帮助?26名委员的提案提出,对于已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要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扩建农村中小学,对学校的教育安全等加强管理。同时,建立寄宿制学校及托管机构,让孩子放学后有地方可以去,有人管,有人继续教育。

    对学校而言,要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状况调查摸底,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结对,进行精细化管理,给予经常性的教育、心理引导等,严厉打击侵犯留守儿童的行为。

    来自妇联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张黎明也建议,教育部门应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加强对其规范管理,适当配备心理、生活教师,针对留守儿童特殊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关爱帮扶。

    同时,政府应从国家级层面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在留守儿童集中大省的农村社区的整体发展规划中,把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内容纳入其中,依托现有基层公共活动设施等建立儿童之家,配备必要的图书、文体活动器材等,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托管、救助服务、家庭教育指导等。

    2.长远考虑

    应立法明确父母监护职责

    “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不光是农村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刘佳晨介绍,现在的情况普遍是务工人员的孩子在城市上学极为不方便,孩子也就只能留在农村。

    提案建议,政府应加快进行城乡二元化的改革,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使一些流动人口逐步成为城市市民,以有利于让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网友发言 已有人参与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提交评论

两会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