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从地理视角回看《绿水青山看中国》

2017-10-19 15:06:03  央视网    参与评论()人

《绿水青山看中国》成为继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后的又一公众关注节目,反映了观众趣味对知识文化和寓教于乐理念的回归,同时说明了电视节目高品位策划编导可以对公众趣味形成引导作用。单从《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而言,就字面上就涉及了自然地理和旅游地理,而从更深层的含义是紧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

从地理学角度看,《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首先在基础内容上,通过美丽中国的绿水青山和多样风景景观,策划设计了多种娱乐竞赛题目尤其是结合地图这一标志性地理学元素插入娱乐竞赛,在普及一般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向更为深层的地理学原理普及方向进行渗透。受中国地理学会委托和央视的邀请,我有幸以地理专家身份作为点评嘉宾来对节目中涉及的地理学原理重点阐释和推广。虽然我的角色需要科学理性和严肃以及我个性稍显拘束刻板,但是节目欢快的形式、帅哥主持人撒贝宁先生灵活风趣的调动、文史点评专家郦波教授、王立群教授、蒙曼教授的诗话妙语,使得整个节目将刻板的地理普及成为充满愉悦的体验,把观众的地理思维融入了对节目组拍摄收集的中华河山美丽画卷的审美遐想之中。

地理学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绿水青山看中国》结合地理学紧扣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计。从《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看,节目设计了山、水、林、田、湖、乡愁、丝路、建设美丽家园八个主题,涉及了作为绿水青山基础的自然地理景观的主要元素和承载着国民乡愁、传统文化的人文地理景观,并且通过丝路专题将“一带一路”重大国策紧密结合,最后在建设美丽家园的决赛节目中融合地理学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命题转换成在中华大地上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等科学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辉煌蓝图和展望。对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理念引进、理论体系引进、理论本土化发展(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发展三个阶段,结合地理学的人地学原理,回顾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可以大致看出三个重要标志阶段: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前促进新中国农业发展的“人定胜天”思想阶段、改革开放后“科学发展观”阶段和当前“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理念阶段。人定胜天是在当时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引入先进理念理论体系的重要阶段,为后续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理念是针对现阶段我国实际发展水平和面临实际问题提出的一种科学发展观结合中国具体实践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性发展理念,而且这个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普及性。

另一方面,从地理学分支学科角度看《绿水青山看中国》,可以说节目涉及的地理学的大多分支,既包括了自然地理学中的地貌学(花岗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风沙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等)、生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动物地理及生态学)、气候学(物候学等)、水文学等分支,也包括了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理、乡村地理、经济地理、旅游地理、城市地理、军事地理、人口地理、行为地理、历史地理、乃至语言地理等分支。当然,作为一个娱乐节目,不可能像教科书那样完全使用严谨详细的科学术语来推送完整精细全面的内容;但是,通过一个九集系列文化知识益智电视节目、潜移默化地对公众“灌输”地理学这么多个分支学科的内容,作为地理学者我觉得非常欣慰,而且觉得这也是地理学科普方面的重要创新。

张捷(南京大学地理海洋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