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西洋室内乐版昆曲《牡丹亭》唱响维也纳

2017-08-09 16:06:28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中西合璧重现经典国粹绝代风华

“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只一袭饰有昆曲戏服元素的旗袍洋装,一把折扇,昆曲“传”字辈第三代传人周好璐,8月4日下午,在俄罗斯著名钢琴家Timur Sergeyenia,英国大提琴家Mark Graveson,和法国小提琴家Igor Pollet的伴奏下,于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国立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海顿厅,上演了新版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为人声、钢琴、小提琴与大提琴而作》。这是中国青年作曲家林莫樵应比利时作曲家、贝多芬第五代嫡系弟子彼得利兹的邀请,携其新作——新版昆曲《牡丹亭》参加“维也纳国际音乐大赛”的特邀展演。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处李克辛参赞、维也纳京剧社社长宋健等旅奥华人华侨音乐和戏剧爱好者观看了演出。

青年作曲家林莫樵(左)与比利时作曲家、贝多芬第五代嫡系弟子彼得利兹在演出开始前介绍演出的内涵和意义。

俄罗斯著名钢琴家Timur Sergeyenia(左一),英国大提琴家Mark Graveson(右三)和法国小提琴家Igor Pollet(右一)与昆曲“传”字辈第三代传人周好璐(左二)同台演出。

全球首例“中西合璧”演昆曲

《牡丹亭》作为昆曲经典代表作之一,其实并不是第一次登陆维也纳,但青年作曲家林莫樵此次大胆创新,以西洋室内乐编制重新创作改编的方式,重新诠释和展现了这部在中国传承了数百年的经典国粹。她在编配中完全取代了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和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原有定势,只保留了唱念语音,依照原汁原味的戏剧行文,将色彩和声以及西洋室内乐惯有的重奏形式搬上舞台,这种“中西合璧”的优势体现在保留原剧的律动和节奏之外,可以使观众更加将眼光聚焦在演唱者身上,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演唱的难度,体现了表演艺术家的深厚功底。所以在创作、改编的过程中,她认真考虑拿捏尺度,做到了既保留原作品的特点、选段的风貌,又搭配以大胆的和声节奏,力求在融合中引起东西方共鸣,在西洋乐编制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对话方面作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这种将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剧目以现代派手法改编成西洋室内乐,并进行全新策划演绎的创作方式,在国际上目前也尚属首例。

图为演出现场。

1234...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