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评】四十年职业变迁传递出的信号
新职业让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多元,让社会生活更丰富多彩,也让就业形态、劳动关系悄然改变。了解职业变迁的必然,有一定的危机意识,用新的技能、素质武装自己,劳动者便可以站稳自己、贡献社会。
新华社6月24日的报道聚焦了40年来的职业变迁——铁路扳道工、弹棉花手艺人……这些职业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经陌生;“无人机飞手”、程序员……40年前未曾预料到的职业如今却在走红。改革开放40年,改变的不仅是经济体量,也改变着社会分工。
职业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见证。多年以前,下饭馆是很多人家的奢侈选择,而现在外卖小哥可以将诸多饭馆的美味送到百姓家门口;今天,陪人锻炼身体的私人教练,还有衣橱整理师、遛狗师等,多年前几乎不为人所知。
纵观职业的变迁可以发现,其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朝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一些曾经靠体力完成的劳动和工作,现在借助工具、机器可以完成得更好更高效,所以诸如铁路扳道工、铅字工等职业消失了。其二,第三产业因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也因为人们需求的升级,出现不少新兴职业,比如从厨师到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再到烘焙师、营养师;从理发师到美容师、美甲师;从兽医到宠物医师等。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将有更细分的市场需求,进而不断催生出一些新兴职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与1999年第一版相比,新增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共计减少547个职业。职业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减少,但至少说明不少劳动者要面临新的职业选择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