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华视点 > 正文

公共场所普查手机是侵犯公民隐私权

2017-08-02 11:38:44  光明网    参与评论()人

光明网评论员:7月30日,有媒体报道说,深圳有关方面发布消息称,近日,网上出现一则“深圳地铁民警一个一个检查乘客手机内音频、视频、图片”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经核查,深圳市公安机关未在地铁内开展此项工作,该消息经证实为谣言。该消息还称,警方将依法对造谣行为进行查处,请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

的确如上述消息所说,警察在地铁通道内挨个检查乘客手机内容的流言,引发了全国公众强烈关注。现在,深圳方面对此进行辟谣,证实“经核查,深圳市公安机关未在地铁内开展此项工作,该消息经证实为谣言”,这的确让人感到些许欣慰。当然,经过网络上的各种途径大量传播的相关图片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图片上的警察究竟在从事何种警务活动,图片上有关检查手机的图版告示是如何PS上去的,图片上“待检”的人群究竟在等待什么等等疑问,都要等“警方将依法对造谣行为进行查处”后才能揭晓。

检查手机的流言之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强烈关注,乃是因为手机已经成为几乎每个持有手机的公民的隐私存放所。手机中的各种app、各种软件、各种功能,几乎囊括了手机持有者在世间存在的所有轨迹及其记录。从起床闹铃到就寝时间,从每日所在到来往路径,从工作内容到家庭安排,从消费数额到购买商品,从阅读内容到追剧名称,从所思所想到观点倾向,从私密话语到恶语相向,从亲友朋友到同事客户,从银行股票账号到私密图像音频……举凡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还有什么没有在手机中记录留存呢?由此,在相当意义上,手机就是人们收纳隐私、安放心愿所在。亦因此,检查一个人的手机,不啻扒光衣物盯看其最隐秘的部位。

在中国,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侵犯隐私权是违法乃至犯罪行为。隐私权是人格权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人格权是人权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法治社会,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是公民安全以及获得安全感的最基本来源之一。举凡宪法、民法、民诉法、刑法、刑诉法以及侵权责任法等各个层级的法律,都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设置了规定。当然,隐私权并非无限。个人隐私权的边界是公共安全的底线所在。这也正是一些城市的地铁设置安检系统,查验乘客是否携有管制器物的正当性基础。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