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华视点 > 正文

仲裁案之后,南海的最坏结果是什么

2016-07-15 15:01:56  观察者网    参与评论()人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7月12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表明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的立场,还是作出了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由于某些国家的卖力渲染,海内外对南海仲裁案都抱以极大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66个国家,通过国家元首、总理、外交部、外长或防长等的表态,明确支持中国在南海的立场。然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非法的仲裁结果宣布后,美日随即妄称南海仲裁有“约束力”。

纷争似乎不会马上平息。仲裁结果会不会给紧张的南海局势上带来新的波澜?中国的南海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周边小国是否会效仿菲律宾的行径?中国又将如何应对?与此同时,中美关系是否会因此陷入僵局?

就上述问题,观察者网访问了在国际关系及地缘政治领域卓有建树的8位专家,其中包括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寒竹、文扬、宋鲁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王义桅、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沈逸、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伦敦前副市长观察者网特约作者罗思义等,为各位一一分析。

观察者网:您如何评价仲裁庭这一非法的仲裁结果?它对中国是否具有约束力?

文扬:裁决书的内容,比事先预期的更严厉、更恶劣。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两个剥夺”和“三顶帽子”。“两个剥夺”,一是剥夺了中国在“九段线”内的历史性权利,二是剥夺了中国对于南沙群岛的主权。“三顶帽子”,一是说中国侵犯了菲律宾的海洋权益,二是说中国破坏了南海的海洋环境,三是说中国加剧了南海争端。

罗思义:这个所谓的海牙法庭南海仲裁结果,毫无法律效力可言。美国支持菲律宾采取这种行动无异于自打耳光。我们回顾一下美国执行国际法的前科:

·美国至今没有签署菲律宾提出诉讼所依据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1986年,尼加拉瓜控告美国军事支持尼加拉瓜叛乱分子颠覆左翼桑地诺政府。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定尼加拉瓜胜诉,并宣布美国违反国际法,美国立即宣布裁定无效,拒绝接受或执行该裁定。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2016年5月发布的《论南海法律的局限性》(Limits of Law in the South China Sea)报告,甚至从狭义的法律角度明确指出,菲律宾单方面上诉到海牙法庭属于欺诈性质,以及美国支持菲律宾所带来的后果。该报告承认:“菲律宾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上诉中国的判决结果出来之前,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对解决问题造成重大障碍。”

报告亦对此原因明确指出:

·美国是至今还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所有国家承认,法庭无权决定南海任何岛礁的“主权归属问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规定允许各国就强制性裁定提交例外的补救性措施,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激活这些例外的步骤……特别是,第298条规定有一条“被诉国可提交不接受一条或者更多程序的书面声明”这样的内容。具体内容是:所有国家承认,中国有权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规定将涉及海域划界等争议排除在《公约》强制争端解决机制外。

总之,美国要求中国对菲律宾的诉讼做出回应,尽管美国自身尚未签署该公约,其也曾明确拒绝与执行法庭裁定。事实上,海牙法庭对中国并不具法律管辖权,因为中国并未同意成为应诉的一方,而且在很久之前就已激活了所有国家都认定合法的法律豁免权。这意味着美国怂恿菲律宾在海牙法庭起诉中国,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寒竹:南海仲裁出来后,中国的正式表态是从历史角度说,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我们还应该强调,南海归属是二战后就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国家边界。

仲裁庭的仲裁是试图改变战后的世界格局以及主权国家的边界、海域。二战期间,南海诸岛被日本占领,隶属于台湾岛管辖范围。二战以后,根据《波兹坦公告》和《开罗宣言》,这些岛屿回归中国,民国政府在这一背景下划下了十一段线。中国对这些岛礁的主权,是得到国际社会,包括西方国家承认的。

可见,南海不仅在历史上属于中国,而且从二战至今都一直属于中国,是二战后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因此,南海仲裁试图颠覆的是二战以来的国际共识。

此外,此次仲裁庭超出了它的职权,表面宣称不划分国界,但通过化岛为礁的方式,用含混的话语试图改变中国原有的海域边界。由此可见,仲裁结果本身是违反国际法的。因此中国不应该看得太重,大可自信地表示,将遵循国际法维护自身在南海的权益。我们不按照仲裁行事,恰是维护国际法的体现。

观察者网:您认为仲裁案结果会对中国的南海政策产生什么影响?

文扬:仲裁结果是菲律宾所希望看到的,也是美日两国所努力促成的。表面上看,这一纸裁决书似乎实现了一个目标,但其实实现了两个不同的目标,因为当前的南海问题不是一个对局,而是两个互有联系又各有所图的博弈对局:一是围绕南海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索发生冲突的争端各方,对局方主要是中、越、菲、马,也包括文莱、印尼和新加坡等;另一个是美日等国围绕中国崛起的地缘战略布局,对局方主要是中、美、日,也包括澳洲和印度等。

在第一个对局中,博弈的进程是按“中国故事”走的,中国一直宣称属于自己的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受到侵害,开展双边谈判的同时积极采取了一些维护主权的行动,如造岛和驱离等,中国的目标是在维护本国权益的同时,通过与声索冲突各方的双边谈判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个对局原本不存在,美日澳印等国都是南海的域外国家,想要搅局并没有合适借口。但随着“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美国开始在南海造局,开始编写南海的“美国故事”,试图利用第一个对局中的复杂局面,将中国推入困局,达到围堵和遏制中国这一最终的战略目的。

近年来美国在南海的一系列行动,就是一步步将两个对局结合起来,无论是派军机飞临中国的人工岛,派军舰通过邻近水域,还是拉拢菲、越等国,在香格里拉峰会上频频搞事,都是精心策划、环环相扣的步骤。

以刚刚出台的仲裁为标志,第二个对局宣告成型,“美国故事”正式开篇。从今以后,第一个对局不再重要,原本可以在各当事国双边谈判中逐步化解的问题,通过这个裁决书上升成为第二个对局中一个显见的、重大的既成事实。从现在开始,南海问题成了美日等国为维护国际公义、捍卫国际秩序,联合周边国家共同打击中国这个国际法违法者、环境破坏者、欺负小国者的“美国大片”。

这是当前南海问题的实质,也是中国真正的危险所在。

宋鲁郑:南海仲裁结果的影响取决于三方:中国的反应,美国的反应,越南和菲律宾的反应。各方反应也会相互激化或引发另一方的反应。目前来看,各方都维持平静,处于观察态势的阶段。因为这个裁决不具有执行力,各方都还在控制,基本不会改变或者放弃主权的声索。另外,台湾方面也基本上不承认也不接受,安排军舰去太平岛,日韩则各说各话。但这件事造成中国在国际社会舆论上失分,需要在道义上展开争论,这必然引发中国的不悦。所以,下一步中国如何反应非常重要。

南海局势本身是否会有进展升级,取决于三个事件:第一,美国是否加大了南海的军事行动;第二,中国是否在黄岩岛扩建;第三,中国是否会宣布南海的防空识别区。当然,中国继续在黄岩岛之外地区扩建岛屿也是观察点。

现在全球化时代还有很多事情会影响到南海局势。比如奥地利的总统大选重新开始,欧洲难民的安排方案,明年三月的荷兰选举,五月法国的选举等等,如果欧洲进一步解体或者有大型恐怖袭击事件,都将成为中国采取行动的背景。还有一个因素是,菲律宾新政府和以前采取的策略也不一样。目前至少在表面上菲律宾是第一当事人。

观察者网:因为南海仲裁案,这片历史上几乎从未发生过重大海战的平静海域,已经变成国际舆论中的“火药桶”。与此同时,中美海军目前都在南海海域集结兵力,您认为会出现媒体所推测的“擦枪走火”的事件吗?

罗思义:显然,南海和东海最近一系列激化形势的行动只能是在美国的默认或煽动下启动的。日本在安倍领导下重启军事化的背景下故意激化钓鱼岛形势;菲律宾向海牙法庭发起了单方面上诉;美国开始一系列挑衅行动,其军用飞机与军舰频繁进入南海。因为日本与菲律宾均完全依赖于美国的经济与军事保护,两者采取明显的挑衅行动显然是与美国达成了某种协议。

文扬:发生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很小。美国不是真的要解决南海问题,它是要搅局,通过给中国戴帽子正式介入南海事务。从这一点上看,它部分达到目的了。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不符合美国利益。而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不会贸然加剧紧张局势。

寒竹:仲裁后南海局势和中美之间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虽然仲裁让菲律宾占了便宜,但它心虚不会有实质性的举措,美国也不太可能有大动作。至少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

观察者网:仲裁结果对日后的中美关系有什么影响?您认为中美之间有没有就这件事采取对话的可能?

宋鲁郑:对于中美来说,这是两国之间一个新的不愉快事件,而且性质非常严重,这让本来双方都有互信赤字的局面更加严峻。美国会认为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认为你确实是一种威胁,而实际上美国处心积虑地介入一个本来与它毫无关系的事件。裁决结果出来后,各方态度就可以看出,欧洲方面大都只是简单呼吁遵守国际规则,美国则直接欢呼,差别很大。

从常规角度来说,中国不会忍气吞声,肯定会采取一些动作。但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事情,G20峰会恐怕不会采取行动,至少是在美国大选最终结果前采取措施。目前各方都还是在看谁会先出手。中国是否采取措施、什么时候采取措施还和美国大选有关。如果特朗普即将当选总统,中国或许不那么着急采取行动;如果是希拉里当选胜算更大,行动采取可能会来得更快些,在大选结果出来前可能就有举措。

中美双方关于南海的沟通有很多渠道,据说部以上的沟通渠道就有几十个,肯定会谈,但主要还是谈如何避免在军事上发生冲突,仅此而已,在其他各个方面,双方很难达成什么共识。美国本身也没有让步的意思,前两天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也可见一斑。美国制裁朝鲜中国已经做出配合,但没有避免萨德系统的部署。

最关键的背景是美国认为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取代其地位的国家。现在双方博弈的目标很明显,双赢的局面没有真正打开。我认为,近期不会有太大进展和行动,这并不是说不想采取行动,而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王义桅:国际海洋法本身不能解决主权争端和领土归属问题。

长期以来在亚洲是一种垂直型的治理体系,比如朝贡体系等等,用平衡的横向的体系是很难说清楚的。

欧洲人开创了这样一个西式的法治手段,本质上有一个缺陷,就是用国内立法实践和殖民时期的主张来管理世界,当然发展中国家也利用这个体系来维护自己利益。但这种方式本质上不能解决几十亿人构成的、开放的全球化国际体系碰到的问题。这样一个国际法本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反复强调,道、理、法、势、术,这是不同的层面,我们必须先讲道,然后才是理、法、势、术。

国际海洋法的本质是一种横向的思维模式。自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崛起以来的那一套理念,也就几百年的经验,真正成法也就几十年的时间,而中国对南海问题的管辖权,合情合理合法,在几千年来都是有合法性依据的,理解中国在南海主权的合法性要用更长远的时空背景来看。

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合情合理合法,中国这么大的大陆,她传统水域的自然延伸怎么可能用近代以来欧洲人这套法律来界定的呢?

道,就是和平。国际法1980年代出台之后,反而出来了造了更多的麻烦,包括南海等海域的冲突对抗更多。法律本身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反而制造了很多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新的谈判,不仅双边谈判,还要南海地区的DOC、COC谈判,还要把美国包容进来,如果不能约束美国的行为,南海的秩序是很难保障的。

那么谁来约束美国,国际法无法解决这样的根本问题。尤其是谁来约束菲律宾在日美的帮扶之下,将自己以个人私利披上合法外衣的行为?

观察者网: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后,周边小国是否会效仿菲律宾这种行为?中国在双多边外交及国际舆论上应该如何应对?

宋鲁郑:菲律宾刚刚完成政党轮替,中菲直接还是会采取协商的方式,只要双方达成谅解基本上可以化解裁决结果的影响。菲律宾只是想利用裁决来迫使中国做出一些让步,这和美国的目的不一样。

南海仲裁结果宣布后,胜诉方菲律宾外交部长雅塞随即发表声明,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和冷静,表达将跟中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也表明新政府主要还是想要两个东西:经济援助和菲律宾渔民的打渔权。只要不涉及主权,都有谈判的空间。中国也非常明晰地看到,菲律宾的新政府和之前不一样,并不想和中国发生对抗,提出诉讼也不是新政府干的,它本身也一直向中国示好。菲律宾也明白中国不可能放弃主权,而且菲律宾目前有很多眼前的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国内的经济发展、治安等等。菲律宾明白美国也只是把它当枪使,不会为菲律宾流血的。

中国一方面会和菲律宾进行沟通,另一方面自己在南海的举措依然不变。各方都会有接触,但绝对不会开战。各方都明白这种裁决什么都改变不了的时候,就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中国是不可能让步的。另外,台湾方面也值得关注。这一次双方都是利益受损方,台湾的反应很激烈,但因为影响力太小不是很明显。但这对两岸关系来说是一个机遇,可以寻得合作点改善关系。

宋国友:我认为中国政府和外交部的表态,准备充分、立场坚定,充分考虑了相关方的诉求。准备充分是指,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和外交部的表态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的;立场坚定,大家可以发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南海诸岛的表态,非常明确界定了我们国家在南海诸岛的权利;第三方面,充分考虑了相关方的合法诉求,并不影响自由航行等公认的国际法。

中国的表态,已经是在反制,下一步我们还应该在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等各个领域,进行我们的立场表达,向全世界公开宣示,我们在南海主权方面的立场。至于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取决于美国、日本、菲律宾的后续动作和态度。

文扬:这就要看中美两国的地缘政治博弈了,美国想要让南海问题成为“美国故事”,中国要坚持南海问题的“中国版本”,周边各国会面临选边站队的难题。但总的来说,时间在中国一边,“美国故事”在全世界都遭遇困境,没有什么成功实例,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正在推进中,越来越展现出“中国故事”的显见好处。周边中小国家会看清整个形势。

金灿荣:南海仲裁案结果出来后,各方立场就分明了:中国是坚决反对的,美、日表示支持,菲、越则表态欢迎。接下来,中国要注意两方面:一是不要让其他声索国跟进诉讼,二是要防范域外国家拿仲裁做文章。

第一个任务,我想中国应该能够完成,目前文莱、马来西亚态度都不错。越南对中国地位心知肚明。因此这一点上,中国要有信心。

第二个任务,我们应该明确,南海仲裁并非法律行动,而是以美、日为主的域外国家,以菲律宾为傀儡的政治操作。既然是政治操作,就一定会被用来做文章。我们要有所准备。

可能的情况有四种:

第一是舆论围剿,指责中国不遵守国际法、强权政治等等;

第二是美日利用各种场合大谈南海问题。比如东亚峰会、慕尼黑安全会议、甚至APEC会议都可能谈到南海;

第三是以美日为首,对中国某些公司进行经济制裁。这是我的猜测。目前的裁决给之前中国在南海的建设带来了法律问题,吹填岛礁、提供设备的中国公司可能会因此被制裁;

第四是军事威慑,之前美国在南海巡逻的理由是“行使航行自由”,现在裁决出来,理由更充分了,可以说是执行仲裁庭的判决。

对应这四点,中国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对舆论围剿,中国要在国际场合表明自己的立场。这部分,外交部已经在做了。但我们也要知道,美国掌握话语霸权,中国讲道理很可能会输。不过,辩论的价值还是有的,一方面可以争取目前中立的国家,另一方面,可以给世人留下“中国是讲道理的国家”的印象,有别于俄国。

第二点上,如果美日孤立我们,我们可以拉朋友圈,而且中国很可能会赢。目前已经有66个国家支持中国立场,西方七国中德国的态度也比较暧昧。美国的朋友圈并不大,真正确定会跟着美国立场走的国家并不多。

应对经济制裁,中国也不用太担心,我们今天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真正的威胁来自军事威慑,但真的在南海打起来,并不符合各方利益。中国最好的办法是做到“斗而不破”。

我们只要做到这四方面,那南海制裁就会像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在美国所说的“只是一张废纸”——只是一叠废纸。

观察者网:如何看待南海仲裁案背后的国际法秩序?所谓的裁决结果出炉,中国人应该怎样去看待它?

沈逸:现在大家的主要反应是“high”,这反映了几个主要的问题。首先,很多人没有搞清楚国际法这块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家这次有点“各忙各的”。仲裁并不像一些人想像的那样是法律判决,它什么都不是。很多人连PCA(常设仲裁法院)、ITLOS(联合国海洋法法庭)和ICJ(国际法院)的区别都不明白。常设仲裁法院不是联合国常设的海洋法法庭,是常设仲裁机构,你如果去看维基百科,第一句话就是它是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不是一个法庭。

中方说PCA越权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是PCA的成员,菲律宾也是,实际上PCA是以这条为理由,再加上它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理解——如果争端双方对于解决程序没有一致的看法的话,根据公约附件六的相关规定,所以这事情就归PCA管了。这次仲裁的可管辖权是PCA和ITLOS之间写信确认的,也不是什么国际条约规定的,其实就是“吐口水”的行为。

第二,这件事情涉及到领土,国际法的现实与中国人对国际法规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可以趁着这件事情告诉大家,国际法是什么。

所谓的国际法和仲裁机构,它们的本质和国内的法律有很大区别。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写过,国际规则不是专门用来遵守的,而是用来博弈的。面对国际法,不是一味地让你去遵守它或违背它,而是在其中找到最有利于你国家利益的这一部分,去利用它做一些事情。

第三,要讲清楚国际社会的现实。法律上作出的调解最终需要落实,但没有一个常设的执行机构负责落实,这里就要依靠实力了。大国从不接受这种东西,大国只制定规则。如果小国想用所谓的国际法规则来以小博大来制约大国,那不好意思,从来没有成功过。

中国老百姓传统上对“法律”有点发怵,而中国精英们对国际法仍然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最终这个事情还是归到这一点——大家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这个国家更加强盛,这是一切的根本。不希望随便一个小国把你送到国际法庭上去的唯一方法是,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样做是没有前途的。你在这个世界上要过得好,必须足够强大,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是唯一的正确,其他都是虚的。

我们今天老百姓有资格这么愤怒、这么“欢乐”,就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强大。之所以菲律宾、包括其背后的美国,要用这种方式来折腾你,因为今天他们已经不能动手了。不管怎样,很简单的事实就是,他们现在不敢直接打上门来了,只能在那里吐口水。有人说,大国崛起的过程中不迎来炮火已经是万幸的事情,要是连口水都没有,这完全是不可能的。这是中国崛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以前有些人有幻想,好像我们遵循国际规则崛起之后,大家会欢迎。谁说的?哪有这种事情?绝对是想多了。

当然对中国来说,大家应该是比较心平气和的状态。南海这事儿现在之所以这么热闹,民间可以写好多段子出来,这种国泰民安的心态,和国力的强盛分不开。所以我们不是受害者,我们是一个很强悍的当事方。淡定,不要太high,我们还是要“闷声发大财”。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