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微博被洪水话题刷屏了,到处都在调侃“看海”、“在家钓鱼”、“五十年一遇年年遇”……在我的记忆中,似乎手机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水。随着一号台风深入内陆,被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三峡工程这个职业“靶子”又被拎出来吐槽。无数网民抱怨:“三峡为什么挡不住洪水?”“怎么有了三峡,洪水反而越来越大了?”某些人更是愤怒地指责三峡工程“制造”了2016年的洪灾,把湖北、安徽乃至江苏的洪涝都归结于修了三峡大坝。
抛开某些人缺乏地理常识,无法辨别下游内涝和干流破堤的老问题,今年洪灾的影响似乎的确很要命,在媒体上占据的篇幅已经和1998年相当,国家领导人再次站到了长江大堤上,抢占新闻头条。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产生了好奇心:到底这场灾害在气候上是什么概念?影响有多大?和三峡有什么关系?
要准确回答这几个问题,“感觉”靠不住、朋友圈和微博也只能渲染局部的新闻噱头,还是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下面我来尝试给出几个对比数据:
一、天灾还是人祸?
最基本的问题是洪水的来源——如果今年的降水的确不同于一般年份,那显然洪水应该解释为天灾;反过来说,如果今年的气候接近于往年的平均水平,那么洪灾当然是人祸。1998年的洪水原因主要被归结为天灾,原因就在于当年惊人的降水量。
回溯一下年初的新闻报道,可以发现从春天开始,各个部门就在惊呼今年的天气不寻常。强大的厄尔尼诺现象将给今年的汛期带来可怕的考验。很多指标都相当或者超过了1998年。
厄尔尼诺推迟台风生成-中国天气网
2016-05-23根据历史统计,在厄尔尼诺次年,台风受其影响的表现更为明显,主要特征是较常年生成的时间偏晚、总数偏少、强度略偏弱。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高拴柱表示,常年首个台风生成的平均日期是3月下旬,而在厄尔尼诺次年,日期会明显偏晚,如1983年首个台风生成日期是6月25日,最晚的是1998年,一直到7月9日才生成首个台风,较常年偏晚了3个多月。
一号台风“尼伯特”已生成,专家称台风过少也不是好消息
今年的台风季已经打破一个纪录——2015年12月17日,第27号台风“茉莉”消失,自那以后,西北太平洋上就再没有出现过台风。到今天,“台风空窗期”正好满200天,成为史上最长。原先的前三名分别是1998年的199天、1973年的198天和1982年的197天。
台风过少绝不能算是好消息,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异常。正常情况下,每年夏季,副高会按一定节律自南向北移动,从而带动聚集在副高北侧边缘的大片降水云系一步步扫过我国东部地区。但假如副高一直盘踞在南方,它既会压制台风,也会让南方无法摆脱雨带。
徐明说,1998年的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就是在这一天气背景下形成的。那年直到9月,台风只出现了4个,不到常年平均的三分之一;全年一共只有14个,是历史上台风最少的一年。
今年长江流域或发生1998年量级大洪水南京备战防汛
4月11日,2016年全市防办主任会议召开,通报了我市汛期的相关情况。据悉,受历史上最长、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年汛期降雨量偏多,持续时间较长。根据国家防总、长江水利委员会预测,2016年汛期长江流域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发生1998年量级大洪水可能性很大,南京要未雨绸缪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准备,确保城市平安度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