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回应武汉被淹是否与三峡泄洪有关:没帮倒忙(1)

2016-07-11 07:59:25  京华时报    参与评论()人

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出现特大洪水,洪涝灾害之重,令人记忆犹新。今年,同样是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次年,入汛早、暴雨多,全国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昨日14时,水利部水文局又发文称,太湖水位持续波动,超警1.04米,超保0.19米,周边20站超保。不少民众由此疑惑,今夏入伏后,特大洪水是否还会像1998年一样再次来袭?武汉被“淹城”,又是否与三峡泄洪有关?气象预警比起1998年是否有进步?就以上问题,中国气象局、水利部等权威部门及相关专家做出了解答。

□气象对比

气候背景与1998年相似

今年尚未形成流域性大洪水

记者从国家气象中心了解到,今年入汛前的气候背景与1998年相似。1998年和2016年都是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次年。今年影响我国汛期降雨的主要是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以及来自北方的冷空气。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首席专家周兵此前表示,在厄尔尼诺事件次年的夏季,由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增强、同时东亚夏季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季风雨带偏南,从而导致长江中下游多雨,华北和黄河一带少雨、易干旱。

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气对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还会持续,这种响应在主汛期,尤其是6月至7月梅雨季进一步显现放大。

同时,周兵强调,此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峰值强度、累计强度、持续时间、月平均海表温度高于2℃的时间均为1951年以来最强或最长,这不仅进一步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可能性,还加大了气候预测的难度。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今年入汛以来暴雨过程的最长持续时间不如1998年同期。1998年6月12日至27日的一场暴雨天气过程持续了16天,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最长一场暴雨持续时间仅为7天。从目前来看,今年我国夏季洪涝灾害程度要弱于1998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领域专家、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程晓陶也表示,从目前来看,今年的洪水与1998年有很大差别。1998年属于全流域洪水,大范围暴雨不停地下,而今年暴雨是一场接一场,但相对分散,不像1998年那样集中,所以至今尚未形成流域性大洪水。

□预报能力

从“未来3天”至“未来20天”

上世纪90年代初,数值预报刚刚兴起。1998年发大水时,我国天气预报技术正处于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人机交互型的过渡期。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介绍,当时预报员能够收到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提供的250公里分辨率的形势场数值模式,日本以传真图形式发来的降水数值模式,以及当时我国最好的T106模式,产品少、时效差、预报要素也不全。

如今的情况则大为不同,预报员会坐在电脑前,查阅实时数据资料、国内外各类先进天气预报数值模式,通过实时通信系统和各级预报员视频会商。

“以前画出一个100毫米的大暴雨圈,都需要极大勇气,具体会下多大,需要借助数值预报。”如今,降雨预报更精细化,客观预报技术提高了降水预报能力,集合预报系统增强了极端天气的可预报性,以往“画圈”的预报模式被改变,格点化定量降水预报技术能够预报5公里范围内的降水。

“1998年,人们通常只能知道所在城市未来3天的预报。而今,城市3天预报被不断细分,人们可以获取周边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降雨信息。”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室短期科科长符娇兰介绍。中央气象台在2015年实现了逐日发布“未来20天内的过程预报,10天内降水的落区及量级预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