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以文化之心雕发展之龙——解读丽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密码(2)

2016-07-26 10:09:58  环球资讯广播    参与评论()人

(《印象·丽江》实景演出)

正如郭建东所说,《印象·丽江》的500多名演出者都是没有表演基础的当地农民,但在震撼人心的鼓声中,在600年前茶马古道上山间铃响马帮来场景的震撼再现中,在老东巴念念有词的唱经声中,我们已经深切感受到了丽江生生不息的各个民族的生命力和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他们说: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叫天天答应,叫地地答应。我们是越过99座山不累者的后代,大江大河吸干后不解渴者的后代,3根腿骨一口咬断牙不碎者的后代……

(《丽江千古情》演出再现茶马古道马帮运粮场景)

而在旅游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丽江正全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即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第五届年会,把丽江古城的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管理确定为“丽江模式”,认为它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业开发提供了典范。丽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闫文敏说:

“我们丽江现在市委明确地提出,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打造文化硅谷,那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应该是有非常发达的文化产业,那么现在丽江呢,文化产业最值得骄傲的当然是演艺业,但是,我们也不仅仅限于这个演艺领域,那么还要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尽量地拓展。你比如说民俗文化的体验,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丽江旅游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它的文化内涵,当时从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期,就已经总结提炼出了:‘文化通过旅游增强活力,旅游通过文化提升品位。’所以现在旅游我们提的就是要提质增效、要转型,跟中央现在的供给侧的改革,其实思路也是相近的。所以现在我们所有的景点差不多都非常注重文化内涵的丰富,文化展示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

闫文敏82年大学毕业就来到丽江工作,他亲眼见证了丽江在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下的发展奇迹,他回忆说:

“丽江这么些年来,应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吧。我是82年大学毕业到丽江的,当时丽江非常封闭落后。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打了一把自动伞,在街道上碰上下雨的时候把那个自动伞打开的时候,把周围的人吓一跳,意思什么呢?当时很封闭很落后,接触的新事物非常少。但是现在丽江完全是一个国际范儿的旅游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空前地提高,各方面的人士纷至沓来。”

有不少人担心,丽江走得太快,会“丢了魂儿”,丢了最质朴的民俗和最古老的文脉。那不妨去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转转,那里的巷子依旧幽长,那里的东巴依旧神秘,那里的方言依旧难懂,那里的遗俗依旧悠久,那里的传说依旧多得说也说不完。在那里,你会看到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会看清丽江“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动态保护”的思路。

(丽江古城一瞥)

走进丽江古城免费开放的“纳西人家”,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在纳西族“打跳”的歌舞声中,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局长和丽萍介绍说,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保存和展示的工作,不能任凭其商业化,政府有义不容辞的保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