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还能愉快地“买买买”吗?这个行业迎来大洗牌!曾经1年开7店,如今半年关4店…
从2015年开始,随着全国通关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售卖各种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进口商品的保税店一下火了起来,全国各地四处开花,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以武汉为例,最火爆的时候,全市一年之内就开了7家店,到2016年,武汉一度分布着近20家保税店,然而短短两三年,这些曾经人气爆棚的保税店却变得门可罗雀,这是什么原因呢?央视财经记者为您揭秘↓↓↓
曾经一年开七店 如今半年关四店
在位于武汉核心商圈江岸区的金桥汇,记者看到商区指示牌上还标着保税店的字样,但当记者到达二楼时才发现,整个二十多米长的店门全部已经关闭,大门上都上了锁,封条上还留着东湖综保区保税展示交易有限公司的字样。楼下一间便利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生意并不好。
而在武汉常青花园地铁站附近的汇和城购物中心里,另一家东湖综保区保税店已经变成了一家大型游戏厅,在店门口,原有的牌子已经几乎看不到了。
在武昌区的中南天紫广场,另一家号称武汉老牌的保税店爱保税中南广场店,店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已经收缩了将近一半的规模,原来的水果和生鲜全都不再销售了。
武汉爱保税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副总经理 张捷告诉记者,以前,一个店一天卖184万,现在一天十万左右,少很多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仅在去年下半年,武汉当地的保税店就关了四家,而剩下的大多都缩小了规模,勉力求生。
跨境电商发展迅猛 保税店压力陡增
曾经疯狂开店,如今连场租、水电、人工开销都不够,保税店这种一落千丈的经营现状,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张捷告诉记者,2015年的时候,因为保税店实在太火爆,最初的经营者迅速扩大了规模,在各处开了分店。而当地传统的商超,也纷纷跟进,中百仓储、武商超市、家乐福等当地大型连锁商超市都加大了进口商品的采购力度。很多社区化的便利店,进口商品的比例也在大幅提升。
伪概念催生人工智能行业“泡沫” 2018年或迎大洗牌,业内建议引导技术与市场有效结合 资料图: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民众体验人工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