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窑洞里的读书人 作家路遥当年曾是习近平的书友

2018-03-27 08:12:03  法制网    参与评论()人

曾任延川县通讯组组长的曹谷溪回忆,“近平的房东曾经跟我说,每天早上起来,近平的脸、鼻孔都是黑的,眼眶是黑的,被煤油灯的烟熏黑了。”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

“那个时候到处找书,到处看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当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自我要求。”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出了当年给自己制定的读书座右铭。

一年之前的同一天,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也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当年自己求书若渴、韦编三绝的故事。“我那儿有一套歌德的《浮士德》,韦编三绝,就是不想还。那个人(书主人)讨书讨了三次,我请他吃了三顿炒鸡蛋,把他打发走了,再继续看。”

因为同去插队的知青也带了一些书,加上当时有些乡村老师也有藏书,大家互相借阅,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习近平收获颇丰。“涉猎各种史书,《二十四史》也都涉猎了,包括军事学的书。跟我一起共事多年的一位知青,他把他们家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什么都带去,所以读得非常广、非常博、非常杂。到后来读各种政治书,哲学书一直在看,史学我特别喜欢。”

窑洞里的读书人 作家路遥当年曾是习近平的书友

作家路遥,当年曾是习近平的书友

书,还让习近平找到了自己的“文学青年”朋友圈。后来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陕北作家路遥,当年曾是习近平的书友。

见证了习近平与路遥书友情谊的曹谷溪说,“路遥和北京知青的交往很多,他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新的闪光的东西。近平不爱说话,路遥也不爱说话,他俩有话说,都是爱好文学的青年,文学青年准确一点,有文学情结的青年。读书的问题的交流,对一些时政的看法,国家民族前途的事情都谈。他们有共同的语言,所以彻夜长谈。”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