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膜拜!浙大教授居然教学生炼丹!学生上课泡脚,熬蜂蜜……

2018-02-05 18:30:5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但至少不要当“黑粉”

抗甲型H1N1病毒特效药“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提取自八角茴香。电视剧《仙剑奇侠传3》里的角色名“紫萱”,其实是一味中药——忘忧草。古代中医把健康幼儿的粪便密封在罐子里,可以治病是有道理的。

以上这些内容,都来自王毅的课堂。

王毅从2009年还是讲师时开课,到如今已成为教授,《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这门课,他已经开了8年。“以前专门有面向本科生的中药必修课,现在逐渐少了,我坚持下来开了这门课。”

每年浙大本科生中选这门的人,接近400人,但真正能选上的不足百人,而且都来自不同的专业。王毅说,这学期学生人数是93人,已经到达课程容量的极限。

“很多人说自己不了解中药,实际上你们是了解的,只是你们不知道原来这就是中药。”第一节课,王毅就给学生们科普,“红枣、山楂,都是中药,中医药中有不少是药食同源的。”很多作为药补的中药,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例如莲子、核桃。浙大药学院副教授陈柳蓉也参与了授课,她主讲的三堂课就集中介绍了药食同源的中药和药膳。

王毅说,从“什么是中药”开始为学生科普中药知识,这对学生来说已经是一个冲击。而自己开的这门课,“既讲中药知识,也讲传统文化。”

“我们常说心主神明,中医的心实际上是脑。我们会说‘我心里好想你’,心脏本身是没有想这个功能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际上是文化里蕴含的东西。”王毅说,古代中医的认识会逐渐融合到文化中,“一开始我们会觉得很正常,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已经结合了中医里的知识,并吸引我们。我们会说心爱的,没人说脑爱的,这就是文化。”

一年开一次课,王毅并不打算停下来。他计划在接下来几年对课程进行改革,请更多人来旁听学生的期末报告,也在考虑为学生的中药实践拉赞助,让学生实践有充足预算。“我们在宣扬中医药文化,让大家科学地认识它。我不指望大家都当中医的粉丝,至少不要当中医的黑粉。”

他们亲手制作的丹药“非常苦涩、难以下咽”

  他们亲手制作的丹药“非常苦涩、难以下咽”

龟甲、龙骨、石菖蒲、远志,四味中药各50克,打成粉末。熬制与药粉等量的蜂蜜,用文火慢慢熬到起泡。趁热将蜂蜜倒进装有药粉的容器,搅拌、搓丸。杨昌杰所在小组按照网上流传的教程,制作“孔圣枕中丹”。

之所以选择孔圣枕中丹为题,“是因为考虑到很多中药会有各种禁忌,所涉及的病症也跟我们有些距离,所以我们想找一种适合我们学生服用的、简单安全的药方。”杨昌杰说,“孔圣枕中丹自古以来就主要给书生服用,本身就是主治失眠、记忆力差等对学生来说很常见的病症。”

“我们这个丹再怎么说也是药。”为了确保丹丸安全,小组还咨询了专业人士,“一个学姐,她是学中医的,我问她这个药会不会有什么禁忌或副作用。”

孔圣枕中丹涉及的中医理论不多,成分少而简单,适合初学者亲手制作。

“最难的就是熬制蜂蜜,一般药房都有老师傅操作,我们因为缺少经验,得一直站在锅子旁边,频繁调整火候,怕它太沸又怕温度太低。”杨昌杰说,蜂蜜沸腾容易溢出锅,太凉又会拉长熬制时间。

制作丹丸还涉及到关键一步——滴蜜成珠。这是检验蜂蜜熬制过程中粘稠度的一种方法。“蜂蜜起泡后用筷子蘸一蘸,滴到凉水里能保持球状才算合格。”杨昌杰说,蜂蜜太稀,丹丸会过于软糯,无法成球状,“太粘稠又会过硬,根本咬不动,所以对蜂蜜粘稠度的要求很高。”当滴蜜能成珠,才能趁热混合药粉、搅拌搓丸。

两个小时后,孔圣枕中丹制成,小组成员进行了试吃。

“味道非常苦涩,难以下咽。”杨昌杰说,在药店抓药时,药方师傅一看他们买的这四味药,就告戒他们,“这四味药混在一起很难吃的。”

但亲手制作丹药的过程,还是让小组的展示内容更加丰富而吸引人。“枯燥的学习生活还得到了滋润,挺难得的。”杨昌杰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