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业内揭艺术品拍卖潜规则:一些拍卖机构知假拍假 骗取手续费

2018-01-31 07:20:5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如一壶待烫的老酒,从年初到年末几经加温,又几经冷却,有的人喝出了暖心醇厚,有的人喝到的却是刺骨冰凉。

2017年6月19日,黄宾虹的《黄山汤口》以3.45亿元成交;2017年12月17日,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成交……每一件艺术品落槌成交的瞬间,是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动力。

不过,不断曝出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乱象,又让许多刚刚被鼓舞起来的心冷静下来。

忽悠收藏者交高额费用

高亮(化名)曾在一家拍卖行工作,自从工作以来,虽然辗转多地,但一直从事艺术品拍卖相关工作。

高亮告诉记者,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拍卖行之间的差别很大,现在有不少操作不规范、骗取图录费的拍卖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一件藏品,有的拍卖行说价值几亿元,有的拍卖行说只值30元。藏品持有者肯定更愿意相信估价高的那家拍卖行,甚至愿意为此支付高额的鉴定费、拍卖费、图录费等。”高亮说。

高亮曾经接待过一位八十多岁的江西老人。这位老人找到高亮所在的拍卖行,拿出一枚光绪年间的钱币,他想问问这枚钱币到底值多少钱、能不能上拍。此前,这位老人已经向另一家拍卖行交了十几万元的费用。

“看到这位老人提供的交费明细,我都傻眼了。要知道,这位老人来自一个比较贫穷的地方,他一年的收入也就几千元。对这位老人来说,十几万元的拍卖费用意味着什么?足以让他倾家荡产。”高亮说,在那位老人交的十几万元费用里,有一部分在大的拍卖行是不用交的。比如,租场地的费用、出图录的费用、请拍卖师的费用等,这些都是拍卖行的成本费用,不需要藏品持有者支付。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