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业内揭秘艺术品拍卖潜规则:知假拍假 赝品当真品

2018-01-31 06:20:5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一些拍卖行与鉴定机构合伙忽悠参拍者相似度达到九成半之赝品当作真品拍卖

业内人士揭秘艺术品拍卖行业潜规则

调查动机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两起案件让拍卖行业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一起案件发生在贵州遵义,警方摧毁了一个制贩假冒名家字画的网络。在此案中,犯罪嫌疑人早在1998年就开始大规模伪造并销售名家书画。能把这一山寨行为持续20年,不是犯罪嫌疑人手段有多高超,而是涉及此案的拍卖机构被金钱收买了。另一起案件发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警方破获了一起假拍卖公司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以拍卖藏品为由,骗取“场次费”。

这两起案件都指向了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一些问题。艺术品拍卖市场究竟有哪些潜规则?《法制日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黄慧颖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如一壶待烫的老酒,从年初到年末几经加温,又几经冷却,有的人喝出了暖心醇厚,有的人喝到的却是刺骨冰凉。

2017年6月19日,黄宾虹的《黄山汤口》以3.45亿元成交;2017年12月17日,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成交……每一件艺术品落槌成交的瞬间,是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动力。

不过,不断曝出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乱象,又让许多刚刚被鼓舞起来的心冷静下来。

忽悠收藏者交高额费用

高亮(化名)曾在一家拍卖行工作,自从工作以来,虽然辗转多地,但一直从事艺术品拍卖相关工作。

高亮告诉记者,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拍卖行之间的差别很大,现在有不少操作不规范、骗取图录费的拍卖行。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