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部分扶贫干部急躁求成:有人到贫困户家"装儿子"

2018-01-25 14:25:34  半月谈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半月谈评论:警惕扶贫干部滋生厌战懈怠情绪

岁末年初,一些贫困县在过去一年间历史性地“摘帽”,这是精准扶贫战役的喜人战果。

过去5年来,我国年均脱贫人数超过1300万人。

这一伟大成就背后,是广大党员干部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付出的汗水、心血乃至生命。

部分扶贫干部急躁求成:有人到贫困户家"装儿子"

然而,随着脱贫攻坚持久战持续深入,扶贫干部长时间、高强度投身第一线,“厌战”“懈怠”“畏难”“侥幸”“急躁”“补偿”等不良情绪苗头也在部分地方悄然滋生,值得警惕。

一是厌战懈怠。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持久战,对参战者生理、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考验。伴随着战役的持续深入,对扶贫干部的水平、智慧、经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时间、精力消耗越来越大,可扶贫工作的效率、成果很可能不及前期明显,一些厌战懈怠情绪随之滋生。

二是畏难放任。

面对一些自身具备脱贫条件、却拒不依靠自身勤劳奋斗主动脱贫的群体,在做不通思想工作情况下,面对“扶贫干部干,贫困群众看”“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象,有些扶贫干部在“伤透脑筋”后,进而产生“无可奈何”“纳入政府兜底算了”的畏难情绪和心态。

三是急躁求成。

眼看着前期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大多数通过产业、搬迁、培训等方式实现了生活条件改善,因而信心爆棚。有基层贫困村干部直言,现在上级有资金、有政策、有项目,村里有榜样、有产业、有经验,提前摘掉贫困村帽子肯定没问题,终于可以歇歇脚、松口气。

关键词:扶贫贫困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