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为考研让道大学沦为“后高中”?学习内容应试化

2018-01-19 08:20:39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韩女士是今年107万名往届考生中的一员,她考研的目的只有一个,换专业,换职业。“我本科学的工程类专业,但就业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从事相关职业,职场竞争力也不高。”她打算考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

高校云集的北京、上海、南京和广州四城,一直是考研的热门城市。与高考不同,考研并非按生源地分配指标,而是放开考试,所以考研者会集中报考发达省市的院校,便于在当地就业。以北京为例,今年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为322897人,占全国考研人数的八分之一以上,较2017年增加33402人,增幅达到11.5%。报考上海市45个招生单位的有18万考生,而在上海参加考试的考生只有6万余人,也就是说,大部分报考上海招生单位的考生是从其他省份考来。这也加剧了不同区域之间研究生教育的“冷热不均”,而一些中西部省份的地方院校,也变成了“考研学校”,考研成了学生“走出去”的机会。在考研面前,其它内容都可以为此让道。

大学变成“后高中”,学习内容“应试化”

“头两年,我还要求一下学生,结果班长也找我,辅导员也找我,最终我也只能通融了。”在一所地方院校从事专业课教学的张老师坦言,自己已经对本科生在专业课课堂上复习考研内容“见怪不怪”了,张老师的课程安排在本科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很多学生只是点名时答到,其余时间基本不抬头。“我的课与考研内容无关,学生只学和考研有关的,和考研有关,学校不开的课他们出去学,没关的,学校开了也不学,让我有种在高中教副科的感觉。”

在成绩上,张老师也无法做过多要求,因为一旦期末判卷严格了,平时点名多了,就会有学生找来说“分数太低影响保研”。在教学上,他也无法让学生做更多实践性作业,“一说分组做实践课题,学生们就一脸不高兴,觉得耽误了他们的复习时间。”到了后来,张老师发现,就连学校也尽量不在大四第一学期过多排课,因为那时候是考研冲刺阶段。“研究生是考上了,但专业能力还是没掌握,到了工作岗位上,用人单位会发现,很多孩子有文凭会考试,但职业能力跟不上。”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