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云南火流星坠落引担忧:小行星撞地球并非“未来威胁”

2017-11-30 15:40:5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朱进介绍,到今天为止,人们已经发现的在未来一两百年里撞地球概率不是零的小行星,大概有700颗左右。其中一颗2010年发现的小行星,在2095年到2117年期间有63次的可能会与地球相撞,它撞到地球的概率为1/20,不过它也非常小,直径只有不到10米。“大多数小行星都很小,对地球的影响微乎其微。就像香格里拉火流星的效果一样,只会让人们更加广泛地关注天文科学本身。”

“除了近地小行星撞地球的可能性之外,人类也应该关注小行星对人类好的方面。比如在小行星上采矿,比如捕获一颗特殊的小行星进入我们需要的轨道,甚至给新发现的小行星起名也很有趣。”

七招可以保护地球不被毁灭

虽然我们知道大直径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很低,但近期内还是有小行星“伤人”的记录。国防科技大学空天学院博士李泰博介绍,2013年俄罗斯发生了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导致1491人受伤。之后,科学家们有了一份小行星威力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如果小行星直径在30米到100米之间,可以毁灭一个城市;如果在70米到250米之间,它可以毁灭一块大陆陆地;如果大于两公里,就可以造成全球性的灾害。恐龙的灭亡据推测就是一个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地球导致的。

那么,谁来保卫人类不受小行星“毁灭性”的破坏?怎样保卫地球呢?首先,当然是要发现对人类有威胁的小行星。科学家们从1999年到现在为止,一直在重点监控150颗左右的小行星,一旦发现其轨道与地球有相撞的可能,那么就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只要人类能够让一颗高速飞行小行星的速度发生1厘米/秒的改变,那么它飞行100年后,轨道就会改变10万公里。”

李泰博介绍,人类的“地球防护”共有七招。第一招就是核爆,发射一个飞行器接近小行星,在它的表面或地下进行核爆炸,核爆的能量足以推动小行星改变轨道。这种方法快速见效,但易造成空间碎片和核污染。

第二招是动能撞击。这个方式简单直接:用一个航天器撞一颗有危险的小行星。比如NASA的深度撞击任务,其探测器于2005年7月4日接近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然后分离出一个质量370千克的投掷放射器撞击彗星,撞击速度大概是每秒10千米,彗星的位置在3年之内改变了10公里。

第三招是引力牵引。根据万有引力,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离的越近引力也越大。因此,将航天器驻留在与目标小天体一定的距离上,航天器可以在不接触小天体表面的情况下通过万有引力对小天体施加作用,从而使小天体产生一个持续的速度变量,并改变小天体的运行轨道。2013年NASA曾经提出一个计划,采用一个18吨的飞行器悬浮在小行星附近,对其施加引力来改变轨道。不过由于某种原因,这个计划没有实施。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