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北京“动批”转型闭市的最后时刻 商家:这里有我的青春

2017-11-30 09:40:5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动批”迎来了倒计时的最后一刻,李梅有点伤感,“毕竟存在了那么多年,我也逛了那么多年。”但她更多是觉得期待,“这里疏解转型之后,产业更符合时代的发展,可以让我们的首都变得更美好,也能更好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吆喝声中,棉服卖家李锁的推销词算是最有说服力的。他个高、微胖,目标很大,站在椅子上,对着用纸壳卷成的喇叭反复高喊:“错过了今天就错过了一辈子啊!这辈子再也没有动物园市场啦!”路过他跟前的人,就这么被他留住了脚。

李锁在二楼的档口已经清空了,扛起剩下的一部分衣服,在一楼扶梯底下支起摊,进行最后的甩卖。他说,从最初在动物园门口练摊,到兑下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档口,再到如今即将离去,他在“动批”的24年岁月,就要随着这些仅剩的衣服一起告别。

他1993年从山东老家走出来,到北京闯荡,“刚来的时候我什么都没有,只想着能有饭吃、有地方住、学到经验就行。我就跟着一些哥哥们来动物园门口摆地摊,帮忙吆喝、进货。”那时候进货要去广州,“坐个绿皮火车,买不到座,就找个旮旯一缩,一宿到广州,赶着去拿货,再扛着大包挤回来的火车。”李锁说,那时候,每件衣服能赚15块钱的利润,“好的时候一天能赚200。”

1998年的秋天,李锁开始了一个人的练摊儿岁月。他走进了大棚,租了个铁皮隔出来的档口,做起了属于自己的服装买卖。他就这么攒下了第一桶金。2003年“非典”,“动批”众合市场档口租金降了不少,他趁机花8000块“买断”了一个,虽然只有4平方米,但他已经很满足。

到2008年,李锁觉得自己“差不多发财了”,他在世纪天乐、天和白马、东鼎等“动批”一带的各大市场都有了自己的档口,后来还开起了自己的服装公司。他在北京安了家,“买了房买了车,娶了媳妇还生了俩孩子。”这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成就。

“‘动批’让我得到了很多,它让我从什么都没有,到现在有了一切。我的这一辈子,都会因为这些岁月而充满收获。”跟澎湃新闻记者说这番话时,李锁有点哽咽,“怎么来形容它呢?应该说,这里有我全部的奋斗的青春。”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