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揭秘任晓平“换头术”:自带设备模拟无菌环境操作

2017-11-28 08:56:3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具体的申请程序是,科研团队填写伦理审查申请书,是个一页纸的表格。

伦理审查申请书首先要提交给科研团队所在的学院,由学院递交给哈医大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

该委员会成员每年会举行集体会议,批量处理来自各学院的申请:大动物实验,如狗、猴子;小动物实验,如小白鼠;临床病理材料;遗体或部分遗体……

如果伦理委员会同意科研团队的相关研究申请,而且科研团队申请使用的还是人类遗体,那么,申请人还要向哈医大科研处等部门申请,需要主管副校长签字同意。

如果获得批准,哈医大教务部门会将相关审查意见和请求传达给基础医学院或解剖学教研室。

杨明认为,任晓平尸体换头的手术肯定通过了哈医大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的批准,因为他们多次接到了校方要求提供遗体以支持该研究的指示。

杨明告诉澎湃新闻,2016年夏季,解剖学教研室先后多次接到哈医大一位副校长、哈医大教务部门负责人的指示,要求支持任晓平的研究、提供遗体。“他们(任晓平团队)早就想做这件事了,但是条件不具备,等待的时间比较长。”

哈医大的一位教授告诉澎湃新闻,校长杨宝峰很支持任晓平关于人类头颅移植的研究,学校管理层都比较支持该研究,认为这是一项前沿研究项目。

遗体捐献后家属一般无权干涉用途

解剖学教研室有捐献者的全套资料:姓名、年龄、死亡证明等。

杨明称,在捐献登记表上,已经标明该遗体用于医学教育、医学研究等。遗体捐献后,患者家属不能再来看这具遗体,或者干涉其用途。哈医大或解剖学教研室也不会通知患者家属该遗体的具体使用情况。

“遗体在捐献给我们之前,工作人员都跟患者及其家属说的很清楚,捐了之后,只要是为医学事业做贡献,他们(家属)就不能再过问了。所以,捐献者的家属是不会(对这项研究)有异议的。”

对于遗体的使用,黑龙江有个约束性规定。2010年3月起施行《黑龙江省遗体和眼角膜捐献条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改变遗体的用途,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捐献的遗体,不得将捐献的遗体用于商业活动;利用完毕的遗体,由接受机构负责送殡葬单位火化后妥善处理。

澎湃新闻在哈医大的《黑龙江省遗体(眼角膜)捐献志愿者登记表》上看到,该登记表包括“申请表”“近亲属同意”“执行人意见”三大部分内容,包括了申请人的照片、个人户籍信息等。

关键词:换头术遗体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