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包容性城市重在“共享”

2017-10-27 07:15:5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记者:建设包容性城市的要点是什么?

于海:建设包容性城市最关键的一点是“共享”,要让老百姓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平等的社会权利和均质的公共服务。应帮助外来移民、新城市居民、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人群消除贫困、改善弱势地位、融入主流社会,在社会政策制定、资源整合方面关注困难人群的需求。

尤其要注意的是,建设包容性城市,意味着每一位市民,无论“新旧”,都是城市的主人,共享、共治的理念应贯穿始终。所有成员都有权参与城市决策,决定如何重塑自己的生活环境。唯有共同参与,才能将各类群体的需求充分纳入城市发展规划,这是包容性发展的基础。共享城市繁荣成果,不仅要增加住房保障、就业机会等“数量”优势,还应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例如提高城市流动性、改善社区环境、治理污染等。

记者:与户籍人口相比,非户籍人口在接受城市管理、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建设包容性城市有什么难点?未来如何更好地解决?

于海:后加入城市的“非户籍人口”或者说“新市民”,是社会融合的主要对象。而这一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经济性融入,即各行各业的“新市民”如何在城市落脚并被有机纳入城市发展体系中。未来想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对经济进行多样性的产业结构设计,实现包容性经济结构,在城市中既有高端的高科技产业,也有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并且鼓励文化多样性,为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具体而言,在城市制度建设等方面应推动多方参与、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财产性收益、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公共空间品质。要考虑到“新市民”多种多样、不断变化的需求,让城市公共服务不留“死角”。从本质上说,一视同仁,意味着不需要专门设计怎样的服务项目,只要坚持同一个公共服务待遇方向,就是最理想的包容性城市。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