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炉的诺贝尔奖得主喊你不熬夜了!”
2017年首个揭晓的诺贝尔奖被授予发现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的三位科学家,也让昼夜节律——生物钟研究成了热门搜索关键词。
“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10月3日,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研究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珞颖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解释,“至少我们的研究显示,早鸟型(早睡早起)和夜猫子型(晚睡晚起)人群的生物钟是有差异的,强迫夜猫子型人早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他在不应该醒的时候醒来,不应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对他的健康并不好。”
遵从个体生物钟,“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生物钟几乎影响着人类一切生理活动,其中睡眠规律是最为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之一。
张珞颖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内科系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当时所在团队发现了一个家族,有明显早睡早起的习惯,并且发现了与此相关的基因突变。
因此对于能否熬夜,张珞颖认为,“应该遵从自己体内的生物钟来作息,而不是要遵从一个既定的标准,因为每个人不一样。”
“有一些人是天生的早睡早起,称为早鸟型;而有一些人则是晚睡晚起,也就是夜猫子型,比如我。”
张珞颖说,强迫一个夜猫子型的人早睡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他在应该醒着的时候睡觉,与在不应该吃饭的时候吃饭一样,对他的健康并不好。”
因此,生物钟所揭示的生活哲学并不等同“不能熬夜”,而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
遵循生物钟有多重要?已有研究证明,人体内的生物钟,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对我们的生理功能进行着非常精准的调节,包括行为、激素水平、睡眠情况、体温,以及新陈代谢等。
原标题:5-4-3-2-1,现在开始执行人民海军时间! 每个人的24小时,都是日出日落,昼夜交替。他们的24小时,却有别样的意义。他,深海潜行,每隔8小时就监听噪声4个小时,养成他独特的生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