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九旬老人记录731部队工厂经历 3个手指被截断后逃出

2017-09-19 03:24:34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九旬老人胥金和写出上万字回忆录,记录自己少年时被骗入日军731部队下属工厂的经历。

胥金和上万字的“个人回忆录”均由手写完成。

昨天是“九一八”事变86周年,家住沈阳市铁西区重工街的九旬老人胥金和,翻出一本笔记本。烫金的封面上印着凤凰,翻开,是密密麻麻的圆珠笔字。

这一天,年届九旬的胥金和重启一段记忆:1944年秋天,“优级小学”毕业生胥金和,在家乡黑龙江省肇州县,被骗入哈尔滨郊区一处关东军下属工厂,成为“少年见习工”,从事军用滤水器生产。这一工厂的上级部门,即为在中国臭名昭著的侵华日军“731部队”。

1945年3月,在付出左手三个手指截断的代价后,胥金和在中国劳工帮助下逃回家乡。从沈阳市质监局高级工程师岗位上退休的胥金和,将这段亲身经历写成文字,至今已经超过万字。

“少年见习工”

胥金和出生于1928年,按照黑龙江老家的算法,他今年已经90岁了。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在胥金和的记忆里,远在黑龙江肇州县大同镇的老家,也很快被战争波及。最直观的是,县城里的日本人渐渐多起来,穿着皮靴的日本兵开始在街上走来走去。随之,教育制度也彻底“日化”。

1937年,伪满洲国公布新学制,仿照日本教育体制,学生从四年制的“国民学校”(初等小学)毕业后,即升入两年制的“国民优级学校”(高等小学)。“优级学校”毕业后,可升入“国民高等学校”(中学)。

按照胥金和的说法,入读国民高等学校,需要自行承担学杂费及住宿费。对于普通家庭出身、无钱升学的学生来说,“优级学校”毕业即是学业终点。

胥金和也不例外。1944年,16岁的胥金和从大同镇上的优级学校毕业。此时,这批毕业生正处在升学无力,找工作又年纪过小的境况。就在此时,一个人称“宫藤”主任的日本人来到镇上,为一座军用工厂招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