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人民日报刊文谈孩子起名:姓名中辨认时代脉动

2017-09-18 09:06:4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莎士比亚曾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写下这样一句:“我们叫做玫瑰的这种花,要是换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芬芳。”对此,很多父母怕是不能认同。最近,一位陕西的父亲给孩子取名“王者荣耀”,一名重庆某高校的大学生在开学报到时被发现叫“黄蒲军校”,前几年更有一位江苏考生因名叫“是朕”,让其他考生大呼“给跪了”。奇怪的名字,为何多起来了?

姓名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被识别的符号,也是寄托父母或自身美好愿望的载体。传统取名,总是有些“法度”,女的多叫菊、梅、荷、莲,男的多为财、福、宝、金,或示意美丽,或寓意富贵。2013年之前,“喆”还是个不被接纳的异体字,但因为太过吉祥,抵不住大家嵌进名字的热情,最终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得到转正。仔细想想,“王者荣耀”何尝不是如此?虽颇具互联网搞笑味道,但与“长富”“昌龄”“耀宗”的距离,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远。

姓名的流变史,也是一部沉甸甸的社会发展史。魏晋以前单名通行,南北朝时单双名平分秋色;大家族逐渐收缩成小家庭后,“某”字辈几近消亡;独生子女时代到来后,孟仲叔季式的姓名关联也没了;到今天,单名见得少了,双名通行了,甚至三字名迭出,可能也是因为前人把能用的名字都用了。

人名,无疑是时代的镜子,看名字猜辈分,往往能猜中大半。今天的年轻父母,已很少垂爱“莲”“娟”等字,但他们很可能给孩子取个英文名叫Lily(百合花)或Rose(玫瑰)。回看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一个名字,就可能凝练着一种时代气质。曾有学者翻阅人口普查资料时发现,一位出生于1977年7月的女孩叫“囊萤”,这样的命名,就很有回归知识、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50后“抗美”“超英”“爱华”扎堆;60后、70后“红卫”“伟红”常见;80后诞生了无数“ABB”;而90后的父母在港台文化冲刷下,不自觉拥抱“子豪”“嘉昕”等。

生养孩子不易,命名权可不是比黄金还珍贵吗?《诗经》早已检索,《史记》也已参看,能征求的意见也都征求了,这个过程,可不比十月怀胎轻松。可是,苦思冥想,怕还是挡不住大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据报道,2010年后的男孩,子轩、雨泽、宇轩遍地,女孩则多有子涵、雨涵、欣怡。这些重名,再次说明审美是时代雾气下的露珠。有网友因此调侃,50年后的场景怕会是:“子萱大妈,去跳舞啦”“子璇大妈好巧啊,你也来啦”“子旋大哥,您老也来凑热闹啦”。

相关报道:

    关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