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时速4000公里“飞铁”曾被院士推崇 因资金问题停滞

2017-09-12 09:01:1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两周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称“航天科工”)向公众投下一则重磅新闻:人类第五种交通工具“高速飞行列车”项目已开展研究论证,时速最高可达4000公里。

所谓的“高速飞行列车”,原理即是利用真空管道和超导磁悬浮技术,实现超音速的“近地飞行”。 凭借超过3倍音速的速度,让公众直呼其为“飞铁”。然而,网友刷屏、举国振奋之际,质疑声随之到来:技术是否可行?安全性如何?会是下一个“巴铁”吗?

至少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权威人士人公开发声称直接质疑“可行性”。不过,正如“高速飞行列车”在中国并不新鲜一样,这样的质疑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也没有间断过。不止一位首批拥趸者对澎湃新闻说,“航天科工如果能做成,我也很高兴。”

谈起时下被重新热议的“飞铁”,首批拥趸者热情不减。然而,热情虽在,现实却很凄凉。在最初激起过些许浪花之后的这十年时间里,这些人仍保持联系,却始终无法在真空管道交通之名下大显身手。或局限于理论,或困于实验室,或不愿再提。

眼下会是新的机遇吗?其中一些人并不认为自己还能被新的浪潮需要。

概念引入者张耀平

张耀平接触到真空管道交通是在2000年。彼时的张耀平在中国外运研究中心工作,研究物流。张耀平本人于1997年10月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

“我和Daryl Oster(戴睿?奥斯特)在2000年开始交流,当时就是通过邮件网上沟通,隔几天有时甚至每天都会交流问题。”张耀平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回忆起近二十年前的往事。

戴睿?奥斯特是美国弗罗里达州的一名机械工程师,其将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概念落实为一整套的设计图纸,并在1999年获得真空管道运输(Evacuated Tube Transport,ETT)系统发明专利。戴睿?奥斯特也被认为是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领域的“布道者”。

张耀平在和戴睿?奥斯特畅想未来的同时,也在苦苦寻觅这一概念在国内的落脚地。辗转联系国内多家高校及机构之后,对张耀平引入的真空管道交通表现出最大兴趣的,是彼时西南交通大学超导技术研究所的王家素教授。

1234...全文 7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