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40余载非遗木雕梦 浙江瑞安传承人望建基地传民粹

2017-09-07 13:27:03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40余载非遗木雕梦浙江瑞安传承人望建基地传民粹

  木雕建筑作品 资料图 摄

中新网温州9月7日电(见习记者兰成龙 通讯员金邦寅)从精致的木雕工艺品,到仿古千工床,从姿态各异的泥塑到神韵皆具的绘画作品,浙江省瑞安市非遗木雕传承人刘维双都信手拈来。40余载匠心营造,只为传承民族精粹。

自晚清以来100多年,受战乱、饥荒、破坏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民间的建筑传承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不仅营造技艺传承渐行渐远,连社会大众对古建筑的认知也进入了空白期。

作为一位民间工艺匠师,刘维双认为,工匠需要主动适应社会变革,潜心创新营造工艺,用一个个优秀的作品重新唤醒民众对古建筑的普遍认知与认可。

2006年,刘维双获得了一个施展手脚的机会,当即走访了浙江东阳、义乌等地细致考察有名的古建筑,并将那些浓郁的古民居风格融入自己的设计之中,创新再生。

  工作中的刘维双 资料图 摄

甚至他还自己贴钱和十几位工匠起早摸黑,整整干了18个月。最终其木雕作品在浙闽引起轰动。

带着这种干劲,刘维双这十余年来孜孜不倦,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建筑木雕上去,先后获得不少国家级奖项。国内的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也曾亲笔为其写下了“民族建筑木雕工艺宗师”的“招牌”。

回忆艰辛的传承之路,刘维双早有所领悟,“字号(品牌)就是手艺人的第二生命,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精品。”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我受益匪浅。”刘维双说道,传承古建筑营造技艺,仅凭个人的智慧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这些年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广泛学习古建筑建造技巧,进行组合创新,创造精品。

“每个建筑都有自己极富个性的灵魂,只有恰当地运用传统技艺,才能营造出极具特点的建筑。”与刘维双的聊天中,总能感受到他炙热的古建筑情节,以及为保护祖宗留下宝贵文化财富的那份激情和执着。

从业40余年来,他还培养了30多名古建筑、木雕等专业技术人员。近年来自己的儿女更是在古建筑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使刘维双非常欣慰。

“我希望能够建一个古建筑营造技艺(含手工技艺项目)传承基地,让更多人来了解、学习,将这种工匠精神传承开来。”刘维双动情地说,自己前半生追求好的作品,后半生则致力为民族精粹的传承创新尽一份绵薄之力,这就是他的梦。(完)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