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这座江南煤炭采空型城市连续两年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考评中名列第一—— 探寻萍乡雨停水消的秘密

2017-09-06 06:35:3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在全市域、中心城区、示范区分层构建海绵城市体系,采取PPP模式推进海绵项目

位于萍乡市老城区的金螺峰公园,因为地处城市洼地,逢雨必涝。“海绵城市建设之前,这里一到雨天就很难正常行走,现在雨一停就能出来锻炼了。”附近居民刘江见证了公园海绵项目的实施过程,他告诉记者,雨停水消的秘密就在于公园里的一块块“海绵体”——路面上重新铺设的2000平方米透水砖和透水型混凝土,以及山上的一层层梯田状分布的生物滞留池,就像海绵的“孔洞”一样,有效地“吸干”了雨水。

同样,在友谊新村小区,暴雨过后,昔日“城市看海”的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清爽的地面、绿意盎然的植被。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是一个由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调蓄池4个部分组成的“海绵系统”。这4个部分通过溢流管和底部的渗水管等环环相连,实现了渗、滞、蓄、净、用、排的效果。

像这样的“海绵体”,如今已在萍乡城区星罗棋布,两年时间里,萍乡已完工海绵城市项目48个,在建75个,待建36个,整体进度在全国试点城市中名列前茅。

建设海绵城市,全国没有先例可循。萍乡是如何做到快速推进的?李小豹说,“海绵城市建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城市防洪防涝。我们在建设思路上,克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认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管理、水文化‘五水共治’有机融入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中,为海绵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萍乡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变“九龙治水”“终端治理”为“系统治理”,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在全市域、中心城区、示范区三维空间尺度上分层构建海绵城市体系,全市域层面,建立“山水林田湖城”空间管理格局;中心城区层面,构建了“上截、中蓄、下排”的大城市排水系统;示范区层面,因地制宜地构建小区、道路、广场、湿地技术措施。在试点范围上,则变“区域试点”为“全域试点”,注重制定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将示范区面积扩展到全市地域范围。

“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以点带面;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以面带片。”刘民介绍,在老城区改造中,萍乡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城镇棚户区改造、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新城区则通过科学布局管廊设施建设,控制开发强度,注重绿地系统的建设、管理,以及与周边雨水系统的协调衔接。“我们还投资3.5亿元对全市400余条小街小巷融入海绵元素进行改造提升,让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刘民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