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商业航天,再上新台阶

2017-09-04 09:56:2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打破信息壁垒,开放与共享的红利正在向更多企业释放。在航天科工打造的我国首个工业互联网云平台INDICS上,已开辟出一片商业航天专区,面向全社会募集合作伙伴,集聚商业航天要素资源,提高科研资源配置和航天产能运用效率。

如今,商业航天专区里发布的协作配套需求涉及金额超过2亿元,已发生交易额逾3000万元。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商业航天发展的无限潜能正被逐步挖掘。

商业航天渐入佳境

当前,世界航天版图不断扩张。据统计,专门设有航天项目预算的国家已超过60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已诞生逾140家由天使或风险投资支持的新兴航天企业。过去5年间,平均每年就有约17家航天公司“破壳”成立。

与此同时,全球航天产业投资也在持续增长。“虽然现在产值仅占全球GDP的0.44%,但其增速是快的,且能带动全球GDP增加和技术发展,航天领域商机涌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孙为钢介绍,在国内,除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传统航天单位外,已有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民营公司涉足卫星制造、运营,以及运载火箭研制等方面,航天产业的热度将只增不减。

在孙为钢看来,商业航天旨在法律准许范围内,遵循市场规律,涉及航天领域商品交换的经济活动。“由于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快速普及,使得进入航天的门槛降低,在人类自由探索太空和航天强国的愿望下,航天事业已经从传统的服务国防、探索太空,转变为服务人类、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热点。”

可以预见,未来商业航天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坚实力量,也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发国际市场,在航天制造装备、地面应用产业、商业航天发射服务和共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合作,开展航天产业园和信息港项目,将加快提升我国的空间信息产业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田玉龙说。

田玉龙介绍,国防科工局也正组织起草关于加快商业航天发展的指导意见,会同国家军地有关部门优先支持制定商业航天市场的准入标准、卫星数据资源共享、地面设施共用、商业卫星PPP模式,加强发射许可管理,强化宇航产品安全监管,鼓励多种市场主体参与商业航天,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遵循相关政策,避免商业航天发展的盲目性和非理性投资、产能过剩,推动我国商业航天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