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二线城市抢人大战 将人才分档定奖励和补贴办法

2017-09-03 08:50:5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相比于没有异议的四个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榜单颇有争议。《第一财经周刊》在2013年根据一系列政治、经济指标评出了中国的15个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西安、长沙、青岛、沈阳、大连、厦门、苏州、宁波和无锡。这些城市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二线城市。

人口净增长无疑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根据公众号智谷趋势的研究,这些二线城市中的大部分都在过去五年间人口净增长超过了25万人,二线城市中的天津和重庆,在过去五年间人口净增长超过了100万。

与人口增长相对应,二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迎来了相对快速的时期。根据最新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GDP数据,济南、成都、杭州、厦门、长春和南京的增速在8%及以上,高过了广州的7.9%。宁波、西安、青岛、武汉的增速也都在逼近广州。而同期北京和上海的增速分别为6.8%和6.9%。

武汉早在2013年就发布了城市发展的远景规划《武汉2049规划》,其中写道,希望通过转变发展动力,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使科技创新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而当下的人才战略正是响应城市远景发展规划的动作。

上海交大经管学院教授陆铭认为,地方政府在这个时点争夺人才,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对南方周末说,中国过去依赖石油、石化、煤炭等高度依赖土地、廉价成本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到了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要依赖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来拉动,而这正是依赖人本身的行业。

武汉市政策研究室主任樊志宏说,武汉是比较早就确立了要以人作为城市发展的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城市,“城市工作不是高楼大厦,不是车水马龙,它的核心是人。”他对南方周末说。

抢“人”,并不仅仅只是争夺人才,也指人口的绝对数量。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郭未认为,现在中国说一个城市有没有发展力和吸引力,最关键的指标就是人口。人口一般是以常住人口来衡量的,“特大城市评估标准的第一个指标就是人口,正因为如此,南京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曾经提出过要建设千万人口特大城市的目标。”郭未对南方周末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