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阐释

2017-08-28 17:16:1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和”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命运共同体是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也是荣辱与共的国际大家庭。不论文化、种族、肤色、宗教还是社会制度是否相同,世界各国及人民都应该相亲相爱,和谐相处,和平发展。《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宇宙的本真状态是生命秩序的和谐,天道即人道。至诚者方能尽其本性,由仁民爱民而爱万物滋养万物,民胞物与,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协和万邦”语出《尚书·尧典》,原文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首先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继而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进而把各国团结起来,让天下万国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从而实现“万邦和谐”“万国咸宁”。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不同的历史和国情,不同的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世界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心和善是中国人的基本行为准则。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道德观念已经融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风雨而从未中断,并且保持旺盛活力,关键是因为“和”的智慧和力量。“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用“和”文化去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努力建设一个“和平、和合、和谐”的大同世界。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当今时代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正在形成,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来源于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展开了一幅生动、繁荣的画卷,为人类未来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28日 11版)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