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探访“天下第一道班”

2017-08-27 13:00:4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免费提供帮助的背后,是109道班承担了所有开销。去年,道班救助站在救助上就花费了10万余元,今年上半年,救助经费已经花费了4万元。巴布说:“经费一部分来自公路局的补贴,要是不够了可以卖掉道班自己养的牦牛,一头就能卖1万多。”在问及今后会不会向受救助的游客收取一定的成本时,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摇了摇头,“不会!第一代养路工人是这么过来的,今后,我们第二代、第三代养路工人也会坚持下去,钱总会是有办法的,大不了从我们工资里出。绝对不能向游客收钱!”

  现在,109道班的条件越来越好了,从2012年开始,工区通了自来水,再也不用背水上山了;道班建起了太阳能发电储电设备,用电更加稳定;新的员工宿舍也在建设中,氧气食物等物资的供应也变得充足。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巴布看着崭新的制氧设备说:“我们道班工人,不能吸氧。因为吸氧多了,在缺氧环境里就干不了重活!如果是这样,那路谁来修,那些人谁去背?”

  巴布今年已经51岁了,再有4年他就要退休了,“养路工人有助人为乐的传统,我们做这些不是为了他们的感谢,因为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责任。”他望向唐古拉山,慢慢地说。

  风雪唐古拉,天寒地冻但人心依旧温暖。再高峻再险要的关口,也会因为人的奉献与付出变得平坦。人是比山更高的丰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胡达闻)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