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浙江“网红”村是怎样留住乡愁的?

2017-08-24 08:07:1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造”出来的网红??

  无名小村“傍”名人借外力

  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顾益康看来,环溪村、黄公望村的做法,正是浙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验,“美丽人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是一大法宝”。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浙江先后启动172个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和868个历史文化村落一般村的保护利用工作,修复古建筑3000余幢、古道212公里。

  像环溪村、黄公望村这样的村落之所以能成为“网红”,历史文化遗产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先天的历史、人文资源,怎么办?富阳区洞桥镇文村“另辟蹊径”,找到了出路。

  在2015年前,在浙江山区不计其数的农村中,文村名不见经传,沉默而又普通。

  文村新民居工程之所以能走红网络,与其项目负责人、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院教授王澍脱不了关系。这个奖,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

  2012年,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后,富阳区就开始力邀他为当地设计项目。想要“挑战建筑界最难的领域——农居房”的王澍,便选择了文村。

  在王澍的设计中,“拆新保旧”是开始最让村民费解的。首期试点区块需要拆迁12户新房,村民郎根强建于2003年的房子便位列其中。“听说过‘拆旧建新’的,没听过还有‘拆新保旧’的。”郎根强有点想不通。

  原来,王澍要做的,就是要让村民找回古村的感觉。这种理念与实践,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走进文村,河山溪对岸24栋民居临水而建、一字排开、古朴庄重。房屋整体呈现灰、黄、白三色基调。灰色的墙面是当地的杭灰石,采用本地“石头打墙”工艺;黄色的夯泥墙,取材于当地的黄色黏土,经过水洗、粉碎、筛选等传统工艺,“夯出来的墙头更加坚韧、光滑和透气”;部分墙面仍采用传统的白色石灰。在后山青黛色的背景下,整个村落近看整洁大气,远望充满张力。

  如今,搬进新居的郎根强已然尝到了甜头。虽然房子外观古朴,内部设计却很现代宜居,“来我们这儿参观的人特别多”。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