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浙江"灭门案"疑凶洗白路:曾自费出书 一直没卖掉(3)

2017-08-21 07:19:41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赌博



“我觉得,刘永彪是被汪维明带坏了。”汪林说。“两个人一起出老千,被村里人逮到了,有人说要把他们腿打断。”

汪林始终想不通,为什么刘永彪和与他相差十岁的汪维明相交甚深,他只知道,他俩相识于赌桌上。“他俩在一起就是赌钱。刘永彪赌得很大,他把藏在家里各处的钱都翻出来,拿到赌桌上挥霍。”汪林说。

芜湖作家谈正衡也知道刘永彪好赌。很多年前,他就看到过刘永彪蹲在马路边的小赌摊下注。他经过时,赌桌上十元票子摞成小山。他回来时,刘永彪已经输光了钱,跑到朋友处借钱,接着赌。“后来朋友们看到他都躲着走。”

1990年,刘永彪自费在鲁迅文学院学习,回程时没有钱,很多作家都对他伸手支援。有个作家把两个月的工资都给了他,但很快被他赌掉了。

8月初,汪林最后一次见到刘永彪。当时,他和南陵一所私立学校的老师在一起。汪林和他们打了招呼,问刘永彪,怎么回来了?刘永彪说,来招生。

汪林一听“招生”两个字就来气,他戏谑地说:“刘永彪,你可不能祸害村民。”刘永彪冲他笑了笑,没说话。

汪林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他觉得,刘永彪打着自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招牌招摇撞骗。“每招到一个学生,他就从中间拿回扣。”

2010年左右,刘永彪经人介绍到南陵一家大型的私企上班。坐办公室,工作轻松,很多人羡慕他。但没过多久,他就被炒了鱿鱼。“老总进办公室时看到他把两只脚搭在办公桌上。”村里一位知情人透露。

刘永彪归案之前两天还在和几个朋友打掼蛋。那天他总是输钱,很烦躁。他说:“老子输惨了,老子干脆死了。”他小声嘀咕,头两天打牌一直输钱,不知道中了什么邪。

犯罪嫌疑人汪维明接受审讯。警方供图

作家




“他有文学感觉,如果他扎扎实实地走文学路,说不定会有成就。”芜湖作家胡旭东曾经这样评价刘永彪。汪林对此表示赞同。

南陵县是安徽省文学大县。汪林和刘永彪都是从中洲村走出来的“农民作家”。

1985年,合肥文联办了一个未来作家函授班,汪林跟刘永彪同时报了名。汪林还记得,刘永彪的处女作是在未来作家的学员号上发表的,那是一篇诗歌,有十多个字,题目里带了个“春”字。

刘永彪平生第一次拿到了稿费,有八九块钱。“那天他特别兴奋,请我吃饭,一直在聊文学创作。”

“函授班是刘永彪文学创作路上的重要一点。”汪林一直觉得,刘永彪是幸运的,他在这里遇到了贵人鲁彦周。鲁是作家、戏剧家,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安徽省巢湖市人。鲁彦周曾给刘永彪回信时称,刘是有才气的,将来经过努力,也可能成为一个很有希望的青年作家。

鲁彦周把刘永彪的几篇文章分别推荐给安徽日报、青年杂志和安徽文学,连续发表了几篇。刘永彪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鲁彦周肯定他的“艺术感觉”,是对他最大的鼓励。

从那之后,他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了,开始专心写作。

当时,南陵文化馆的王馆长亲自来中洲村看望刘永彪,在村里引起轰动。村民跑到刘永彪家门口围观,议论着“县文化馆干部都来看他了,他要出名了。”

那几年,是刘永彪文学创作的高峰期。

漂白成当地知名作家的犯罪嫌疑人刘永彪。

在芜湖作家谈正衡看来,刘永彪在描写基层农耕劳动的艰辛方面很有灵性。刘永彪曾在文章中记录了他在酷暑下劳作,被晒得头晕目眩;半夜抢着给农田放水,村民之间产生了很多矛盾甚至出现斗殴现象;还有底层农民在乡间的内心挣扎和颠沛流离。

这些文章给谈正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永彪笔下的底层生活沉甸甸,一般人很难超越。”

汪林认为,刘永彪最好的一篇作品是《乡村的舞蹈》。描写了菜子杆被火烧着跳舞的样子。当时,这篇散文发表在安徽日报的第一版。

但是,后期的《难言之隐》和《一部电影》,让谈正衡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就是写某小青年如何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然后有钱了,被长相非常漂亮的某大领导的女儿看上。这样的故事很恶俗。”

1995年之后,刘永彪经常往南陵跑,先后在南陵县电视台、南陵报、芜湖日报南陵版工作过。直到两三年前,他被安排到萃英园中学做校报主编。除此之外,在汪林印象中,刘永彪再没做过正经的工作。

2004年开始,刘永彪开始做作文培训班。当时,他到学校找汪林,希望由他向校长推荐,给学生上作文课。试课之后,刘永彪向校长提出要收费上课。“要钱你又不跟我说,我以为他不要钱。”因为这件事,汪林很生气。

2005年刘永彪的中短篇小说集《一部电影》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还获了奖。“《一部电影》是他自己自费出版的。”汪林很不屑。他记得,当时刘永彪拿着30本书到学校请他帮忙代销,至今,书还放到学校图书馆,至今还在的角落里。“他的住处还有存货,一直没卖掉。”

汪林不喜欢他的作品,他甚至认为是对文学的亵渎。他也曾直面刘永彪说过类似的话,刘永彪没说话。后来,他在《难言之隐》的自序中写道:如果有一百人、二百人能懂我的作品,我就觉得心满意足了。

2014年11月,刘永彪创作的25万字历史演义小说《行者武松》出版,第二年改编成50集电视剧的剧本。

这个机会,是谈正衡介绍的。但刘永彪交稿后,谈正衡接到了朋友的电话,朋友向他抱怨,还是中国作协的会员呢,怎么连文通字顺都没达到?刘永彪把所有的“洒家”都写成了“酒家”。

在南陵文学圈,看不起刘永彪的不止他一个。汪林分析,圈子里的草根作家比较少,刘永彪在其中是个异类。“每次作家开会时,刘总爱和别人抬杠。其他作家一听他说话,马上就不和他讲了,不愿意和他啰嗦。”

刘永彪也不愿意和南陵文学圈的人融为一体。“南陵县作家协会填表和登记,他从来都不参与,本土的微信群他也从来不加。他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

刘永彪在县城的家。新京报记者王翀鹏程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