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愚公移“屋” 73岁老工匠自掏数千万元建古民居博物馆欲赠国家(2)

2017-08-18 15:05:0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我从没见过这么惊艳的房子,要是拆了,这是犯罪啊。”唐以金对南都记者说。尽管已时隔8年,提及当年事,他依然情绪激动。

当时,高铁施工挖掘机已铲掉了古宅门楼的一角,精美的雕刻瞬间被毁,这一挖如同在唐以金的心头挖掉一块肉。

唐以金当即决定,买下它。另找一处,照原样修建,“复活”老宅。

匠心

耗时近4年,“复活”古民居

一拆一建谈何容易。

唐以金花了3天时间,完成了2400平方米古民居群落图,并逐一拜访劝说当地掌握古民居所有权的20名村民,最终花30余万元买下老宅。

为完整复原老宅,他在全州县文物部门的技术指导和要求下,对老宅摄影编码拆解,并绘制了详细的图解和编号,以确保每根梁柱、数百个门窗、上万对榫卯能够精确复原。

唐以金解释,对古民居来说,木构件是它的一大特色,“因此每拆一件,哪怕是最细小的部分,都要拍摄影像资料,记录它原来所在的位置。就算是两边一模一样的窗户也要进行编号,确保不被混淆。”

在唐以金的带领下,20名工匠花了40多天,才将这组古民居一一拆解。而拆下来的建筑材料,大货车跑了140趟才全部运完。

为了找到一片合适的基地,唐以金不顾儿女反对,坚持用自家6亩责任田置换了灌阳河畔的白地头荒地,并斥资120万元修通一条进白地头村的公路。

为了尽快“复活”老宅,唐以金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他集设计、施工和监理于一身,大到建筑的整体设计布局,小到每一个木构件的修复,事事关切,不允许出现丝毫差池。

“我也没办法,现在能做古建筑修复的工匠太少了。我必须以身作则,边教边做。”唐以金说。

历时近4年,耗资上千万元,20多名工匠加班加点,这组古民居终于在灌阳河畔矗立,飞檐走角,气势恢宏。当和好铺村的村民赶到现场,看到先人留下的老宅几乎原样“复活”时,他们这才相信,那个“怪老头”没骗人。

野心

建古民居建博物馆赠国家

只有唐以金自己知道这条路走得有多艰难。

为了找地皮,他跑遍了全州县城附近的山岭;运输建筑材料时,他曾被不理解的村民拦路设卡,漫天要价;在河畔复建古宅时,他还曾被挖沙者恐吓刁难。

关闭